——商洛市推进镇村综合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程修华
编者按
近期,《强力推进镇村改革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商洛市推进镇村综合改革的创新与实践》一文,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商洛镇村综合改革经验”印发在全省推广。
省委书记赵正永10月21日在调研报告上批示:“很好,商洛市镇村改革力度很大,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和城镇化的水平,值得推广。”省长娄勤俭10月22日批示:“商洛市强力推进镇村改革,通过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有效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产业集聚,增加农民收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效果比较明显,可印发全省借鉴。”
《调研报告》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亮点分析,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市推进镇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思路谋划、实践创新和工作成效,以及带来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对推进面上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镇村综合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商洛市把镇村综合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有效抓手,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四级联动、强势推进,全市126个镇办撤并为98个,1718个村撤并为1112个,撤并率分别达到22.2%和35.3%,全面完成了镇村综合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实现了万人以下的镇、千人以下的村全部撤并,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生态环境治理。
系统谋划,创新思路推动实践
面对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撤并量大面宽的实际,商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同商洛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落实配套措施,强力推动镇村改革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深入调研,系统谋划,找准镇村改革的切入点。商洛市把镇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移民搬迁、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强力推动。由市级领导带队开展专题调研,系统谋划撤村并镇的思路和构想,为全面推进镇村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订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商洛市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有利发展”的要求做到“四个一律”,即“万人以下的镇一律不保留、千人以下的村一律不保留,县区撤镇一律不留空白、镇办并村一律不留死角”,撤村比例高出省定目标10.3个百分点。
三是四级联动,督查督办,确保镇村改革快速推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四级联动,全方位开展督导检查。市委派出7个指导组,深入县区督促指导,每名市级领导包抓1个县区、联系1个镇办,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县区、镇办向拟撤并镇村派驻工作队,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和主题讨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今年5月,全市镇村改革和两委会换届工作全面完成。
四是立足实际、优化结构,合理设置镇办机构。立足改革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将省上提出的镇办一般设“五办二所三站”的机构设置,改设为“六办三站”。“六办”即党政办公室(加挂财政所牌子)、人大政协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和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加挂司法所牌子)、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三站”即农业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加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牌子)、公用事业服务站。与省上要求相比,商洛探索的机构设置更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人员、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实现权责一致。
五是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县镇村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打牢基层夯实基础,规范行为提供保障。村干部报酬平均翻了一番以上,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出路窄、待遇低、不愿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