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祥小区可以用四句话概括:规划设计科学、交通十分便捷、就学就医便利、就地就业有保障。”小区项目负责人程艺介绍,宏祥小区西距县城2公里,东距必康产业园1公里,和新建成的县医院毗邻,小区内有幼儿园,县中新校区、三中、十里中心校距离小区不到500米。
国土部姜大明部长、省委书记娄勤俭、副省长庄长兴先后视察宏祥移民小区项目,对社区和园区同时规划、同步建设,让群众生活在社区、就业在园区,真正成为市民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集中安置,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依赖土地,在社区周边有固定工作能够过上好日子,这在改变他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活跃了城镇经济,推动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山阳县县委书记张国瑜说。据统计,五年来,移民搬迁为该县城镇化累计贡献了9.7个百分点。
面对难题科学规划推进“两区同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为脱贫攻坚开出了破题药方,易地搬迁在山阳就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站在‘十三五’山阳撤县设市的战略目标上,跳出搬迁看搬迁,易地搬迁既是‘硬骨头’,也是山阳扩大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必须坚决拿下!”年初,山阳县扶贫工作会上,县长袁良善言语之间,掷地有声。

挪穷窝,搬出大山去不是目的;断穷根、移穷业,过上幸福生活才是根本。
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决战贫困的勇气、同步小康的决心科学规划着一场“两区同建”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役。
现在,因地制宜,在移民社区周边建园区、在园区附近建社区的“两区同建”的做法在山阳全县遍地开花。就连500户以下的安置点都同步建设各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山阳县漫川关镇板庙易地移民安置点就是最好的例子。
初冬季节,穿行在山阳县漫川关贺家岭上,满山葱绿的茶园里,白色茶花清香扑鼻。一路上山下岭,沿蜿蜒曲折的公路行驶20多公里,一个碧水环绕、绿茵环抱的移民新村出现在眼前。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距县城85公里的偏远小山沟里,紧靠移民新村旁竟然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饮用水生产企业——陕西天竺饮品有限公司。
“当时听说搬迁,高兴之后还是担心搬下来怎么生活,没想到还没住进新房,就被安排进了水厂上班。”正在厂里做包装的陈世莲满脸笑容。陈世莲一家3口,丈夫在河南打工出事下身瘫痪,儿子在西安上学,以前住在杨树沟垴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破旧的房子一年前就垮掉了,只好在附近租房住。板庙安置点建好后,政府的“交钥匙工程”首先考虑她这样的低保户,让她选择了一楼。“这辈子怎么都想不到能住进楼房,还扔掉地里活当起了工人,幸福的日子来得太快了!”
漫川关镇板庙村副支书方宏斌介绍,板庙安置点304户房屋已经全部落实到户,完成108户同步搬迁,196户贫困户易地脱贫搬迁,实现搬迁人数1072人。“政府在规划板庙安置点时就考虑到这里特有的天然优质水资源,建安置点的同时,成功招商引资陕西天竺饮品公司入驻,首批就直接安排了移民新区37名贫困群众入园打工。公司现在市场销售很好,二期将利用优质矿泉水开发系列饮品,建成一个绿色产业园,届时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方宏斌说,社区和园区同建,从根源上让群众摘掉穷帽、挖掉穷根、治好穷病,把贫困群众直接送进了小康路上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