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解决了园区的用工问题,园区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难问题。两区同建实现了农民生活、就业双保障,而且企业也降低了用地、盖宿舍、办食堂等成本,形成了社区和园区良好互动的‘双赢’局面。”山阳县常务副县长曹艳萍如是说。
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

易地搬迁效果如何,关键看群众搬得出之后,能否稳得住,能致富?
初冬,对于农民来说到了农闲的季节,他们一年秋季的收成已经结束。但是对于南宽坪镇甘沟村贫困户许阳成一家来说,他们的收成还在继续——流转给黄花岭万亩有机茶园的十几亩土地租金一年6000元,老许就近成为茶园产业工人,一年收入一万多元。“就这样收入持续几年的话,我一家的小康日子还真来了!”许阳成笑着说。而南宽坪镇下坪村的茹远伦,比许阳成的创收门路还多,他不仅流转了土地,就近当工人,还通过政府扶持,将5万贴息贷款入股到山阳县易迅光伏有限公司,一年分红5000元。
在下坪移民社区,42岁的余胜柱通过“交钥匙”工程从条件艰苦,缺水吃、不通路的余家梁子搬进社区,老家几亩薄地流转给当地企业做中药材种植,自己则通过镇上组织的技能培训变成了家居装修工。老余患有肺尘病,妻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老房的土坯房子半边都垮塌了。“当时,就担心下来啥都要花钱没法生活下去。”老余说。去年,镇上专门请人组织技能培训,头脑灵活的老余看到移民小区买家具人多,就报了家居装修。老余介绍,一年下来,在社区接货量不是很大但也能维持,但关键是自己在社区居住后,享受国家大病救助啥的方便多了。
南宽坪镇下坪移民搬迁安置点位于南宽坪街社区前街组,安置点占地80亩,计划投资1.4亿元,集中安置移民1224户,整个项目竣工后,全镇城镇化率将提高19.6个百分点。该镇坚持科学配套完善公共设施,绿化、亮化到位,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酒店、超市、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方便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让每个贫困户在小区生活就业“双保险”,镇上对贫困户实施五包措施,即:包项目、包技术、包销售、包效益、包脱贫,确保移民搬迁户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南宽坪镇正在以社区附近的黄花岭万亩有机茶园为核心打造移民搬迁产业园,让村民就近就业变工人;依托猛柱山电站蓄水成湖的景观效应以及月亮洞、夹石峡、黑龙谷和漫川古镇等景区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餐饮旅游业,年游客达到10万余人次。

11月10日,冬日的暖阳下,高坝店镇整齐的移民新区显得格外漂亮,一河之隔的食用菌产业园里不时飘出欢声笑语。“老家条件不行,男人整天困在地里,女人整天围着灶台转,解决温饱都是问题更不用说致富。”正在采摘香菇的高坝店镇移民新区居民徐立发说,“现在都不愿回鹘岭沟了,还是住小区好,干啥都方便。”几年前,徐立发一家三口住在高坝店镇鹘岭沟村,搬进新区后,就一直在食用菌产业园里打工,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
高坝店镇3000户移民新区位于高坝店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仅20公里。政府在建园区的同时,就协助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食用菌产业园,与周围合作社形成了林果、食用菌、畜牧养殖三大产业链,新建商贸街两条,发展个体工商户500余家,发展万头猪场1个、建成20万只养鸡场1个、10万只养鸡场两个,组建了鹘岭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土地流转,新建良种核桃园1200亩、苗木基地500多亩,设施蔬菜120亩。当前,新区1600人就近就业变身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