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334”十大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新的绿色产业体系。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突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园区承载三大重点,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每年滚动实施3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推动矿产建材向“绿色矿业+新材料”方向转型,绿色食品向特色产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生物医药向精度提纯、新药创制、高端定制方向转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力争2021年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以商洛高新区为龙头,以商丹园区和洛河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一区两园”发展新格局,持续抓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强产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实现园区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建成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促进核桃、板栗、茶叶等特色农业品质提升,实现农产品向精美商品和时尚礼品转变,做实叫响“商洛山地农产”品牌。以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加快农业与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突破,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运用“互联网+农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商洛、走向全国。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按照“精品景区+秦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着力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集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精心打造品质旅游、全域旅游、活力旅游、智慧旅游、品牌旅游。务实推进大秦岭旅游核心区建设,持续抓好景区提档升级,力争到2021年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较2016年翻一番。支持商南、镇安、柞水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抓好漫川关国家旅游度假区、商于古道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培育商洛旅游新名片。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形成观光体验与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产品体系。深化“一节一赛”品牌,精心策划创办秦岭山地马拉松赛,拓展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型旅游休闲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产业向多业融合转变,进一步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
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把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的战略支点,围绕消费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层次提升、质量提高。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积极培育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家庭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层次,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对接“健康中国2030”,培育医养结合、理疗康复、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产业,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以“一体两翼”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建设秦岭特色小镇,努力形成以小城镇群为主要形态的秦岭山区特色城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