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关系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进程。就如何推进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对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议。
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市委、市政府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工作具体部署。各县区、商丹工业园区和各部门立足本地和部门实际,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自觉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中省“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追赶超越、绿色循环为发展主线,以推进现代工业、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城镇化、精准脱贫为着力点,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稳健发展,工业稳中有进,三产持续保持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党政重视、企业配合、群众支持、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动力不足。部分部门、县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工作上还处在认识、理解和消化阶段。在如何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作为、善于作为、敢于作为上,缺乏创新研究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县区和部门之间还存在等待观望现象。
产业发展层次低,发展缺乏竞争力。从“十二五”统计数据看三大产业的增长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率最大的是第二产业(矿产加工),贡献率虽高,但夕阳产业占比大。受自然条件制约,第一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二、三产业,一、三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缺乏竞争力。因此,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有效供给差。农产品种类很多,但规模小、产量低、质量差,与市场需求脱节。受传统的农业经济思维影响,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质量品牌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服务管理跟不上等因素影响了我市农业发展,致使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工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步履艰。从调研情况看,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现代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占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9%,以矿产开采、加工为主的资源加工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1%,产值超过68.3%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和建筑建材业成为大部分县区的支柱型工业,工业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场份额有限。传统产业包袱较大、转型困难,创新能力不强,市场销路不畅,企业负担过重,融资困难重重,发展环境急需改善。
三产发育不良,外向服务程度低。三产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贸、餐饮、交通、旅游为主,保险、金融、信息、现代物流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业虽发展较快,但形态单一,缺少文化内涵,低水平同质化建设,旅游要素不全,景点辐射范围小、带动发展能力有限;城镇化进程滞后,房地产库存量较大,人口聚集不力,承载力不强,制约三产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尚未全面打开,市场建设及服务管理滞后,“互联网+”重视程度有限,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加工贸易低水平发展,三产服务业市场亟待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