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旗的各种故事,早已像单田芳说的评书一样,被当作传奇流传于中国的街头巷尾。红旗的得名,来源于1959年一句“东风吹战鼓擂,红旗飘飘谁怕谁”的口号。大跃进时期的产物,果然是像打了鸡血一般高亢激昂。在全球造车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款车像红旗一样,一生下来就被牢牢打上了如此深厚的烙印。它就像一个神圣而不可抗拒的政治任务,并不知不觉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图腾和象征。它好像从未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里,但又似乎与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存在着一层难以言喻的关系。
正如曾经的田纪云副总理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这么大个国家,总得搞一些轿车,总得搞一些自己的王牌,牌子不能丢。”一个汽车品牌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与整个国家的汽车光荣与梦想息息相关的高度,那么必要的时候,这个品牌是需要举全国之力来顶起的。如此一个重大的使命,承担者舍红旗其谁呢?
汽车自主品牌的“例外”
许多强有力的信号正在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出来。支持国产品牌,对于消费习惯一向崇洋的中国消费者,恐怕需要一股旋风式的冲击力,才能扭转过来。不过,自主品牌的好运似乎要来了,因为中国“第一先生”和“第一夫人”正在选择身体力行。
“第一夫人”彭丽媛最近几次的公开出行,几乎都身穿由中国本土设计师马可定制的服装品牌“例外”,“第一夫人”效应,像一根被点燃的导火索,迅速让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们获得了信心和突如其来的高关注度。尤其是“例外”,一时之间,已经窜红了国际时装界。
汽车自主品牌也需要有自己的“例外”。今年3月的两会之后,媒体披露习主席曾经说过:老是坐外国品牌汽车不好看。果然,在他就任国家主席之后不久,国内大量省部级官员开始将座驾换成自主品牌车。
最惹人关注的,是6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的公务专车换成了红旗H7轿车,而这位部长此前的公务座驾是奥迪。作为对外展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扇窗,王毅部长的用车选择,能够提升国产品牌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即便这只是响应中央的规定安排。
支持本土品牌,提倡使用国货,这一点在国际上实在能够找到太多值得学习的标杆。无论是韩国、美国、法国或是英国,无不在使用国产品牌这件事情上,自上而下地保持着高度的默契,最高领导人的座驾基本不太可能是别国品牌,消费者也绝不会在内心下意识地矮化本土品牌。
看看紧邻的韩国吧,他们信奉的信条是“身土不二”,通俗地说,就是“韩国人最适合吃韩国土地上生长的东西”。久而久之,韩国人的这种认知趋向逐渐变成了一种惯性的消费习惯,从饮食到生活用品,再到汽车,这个信条深入到韩国每一个角落,变得无处不在。
说到底,选用国产品牌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而是否选用国产品牌,权利则完全掌握在消费者自己手中。无论是红旗或是“例外”,有了“第一先生”或“第一夫人”的支持,类似于请到了最顶级的推销员为自己推动销售,但能否从把这种短期的热度变为长期的市场反应,考验的则是产品后续的可靠性和营销抓力。
“例外”效应之所以能产生,除了“第一夫人”对国产品牌的力挺之外,与其自身本来就具有值得信服的设计实力和品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一个重新认识的机会。如果“例外”不能凭实力留住顾客,昙花终究一现,小小的颤动无法带动活火山的爆发。
不过培育品牌的事,胜败兵家事不期,北京现代为了将雅科仕培育成高档车新贵,一直不遗余力地往里“烧钱”,雅科仕却长期被边缘化,入不了宝马、奔驰这些竞争对手的眼。所以无论“例外”或是红旗,一夜成名这种小概率事件注定不会发生,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