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庆、成都、上海一干与沃尔沃布局中国的城市都与背后的资本红绸有关联。大庆,直接出资30亿元,是出血最多的城市,即将成立沃尔沃亚太制造有限公司,把沃尔沃成都工厂、上海嘉定研发中心纳入麾下。其实,即使富得流油的城市拿出30亿现款也不是易事,大庆市财政挤一点,大庆油田支持一块,开发区拿一块,驻地银行贷一块,民企借一块,尤其要感谢那位卖雪糕的孙德君先生也支持了5000万元。
上海为并购支援了10亿元资金。成都方面那笔款总是与吉利为收购沃尔沃成立的项目公司的资金异动有关联。这笔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的20亿元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在1月注入吉利账户后,紧接着2、3月间沃尔沃项目公司吉利万源才实现注资41亿元。
对外三步曲:出口、圈地、并购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意义不仅走出一条不同于“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更完美地演绎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三步曲:出口、圈地、并购。
第一步:出口
“吉利汽车三分之二要出口到海外,让全世界到处都跑着吉利的车”,李书福是个愿意做梦的人。2003年8月,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吉利轿车出口“零的突破”。2006年8月,吉利集团被认定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目前,吉利的出口量已占到其全部产量的20%,照2011年的 6%有很大水平的跃升。上半年吉利出口量达到5万辆,同比增长达30%。
第二步:海外圈地
远征进攻不如移师海外,漂洋过海出口汽车到异国不仅成本抬高,可能要遭遇各种壁垒,绝对不如兵临城下,就地本土化对目标市场的拓展更富有成效。
2007年1月23日,乌克兰SKD项目开始正式启动,首批300套KD件出运,实现吉利汽车海外生产零的突破。2012年,吉利在埃及的KD工厂开业并实现帝豪EC7成功上市。2013年,又在乌拉圭投建单班产能达万台的KD项目。
第三步:并购
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吉利似乎是也上了并购的瘾。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是吉利的第一次。早在2009年3月,吉利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2013年2月1日,吉利又收购英国锰铜控股公司100%股权。
海外并购更是考验中国车企的资本运作智慧乃至文化整合力。包括吉利公司在内,中国车企一直在努力探索,也曾付出巨大代价,上汽对双龙的收购就是一个败笔,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大手笔,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商学院教学案例。
虽然风险重重,但总有人前仆后继。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前一个月,中国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宣告失败。
近期一些中国车企海外并购案似乎可以看到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影子。中国车企对萨博的并购可谓是扑朔迷离,青年携手庞大的“双庞”组合最终不敌横空出世的NEVS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追根溯源NEVS竟也是中国国电公司子嗣,而且利用地方政府的钱完成并购大业,青岛市政府出资19亿元,甚至超过收购萨博的钱。可以预见,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并购舞台上将越来越多的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打擂。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6)2013:长城如何成就全球车企最高利润率?
7月上旬,据长城汽车年报显示,该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为431.6亿元,利润为56.92亿元,同比增长65.7%,净利润率达到约13.2%,超过法拉利10%的净利润率。国外分析机构更预测中国长城汽车2013年利润率将达到16.4%,有望超过法拉利,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车企。这是继中国产销量成为世界第一、吉利并购世界豪车品牌沃尔沃之后又一个振奋人心的信息,正在为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积蓄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