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道是杭州今年确立的十条重点治
堵道路之一,一头连着高架,一头直通西湖,人流量车流量大。正值早高峰,徐冰以规范标准的指挥手势,引导着车辆通行。
就在这时,一辆小轿车从东向西方向迎面开过来,徐冰走上前指引车子靠边停下。
当记者还摸不着状况时,徐冰朝车主敬了个礼说:“同志,您好,您的车牌尾号是8,违反了错峰限行规定,要对你处以100元的罚款,请您配合!”车主这才回过神来,“哦,今天是周二哦,不好意思,我忘掉了。”
徐冰从执行包里拿出罚款单,填好后给车主,还不忘叮嘱“记得及时去银行交罚款!”
刚松了一口气,从南向北方向又骑来一辆电瓶车,遇到红绿灯停下了,徐冰赶忙拦住。骑车的小伙子有些不情愿地挪了挪,后座上的小伙子跳了下来。
“你知不知道不能骑车带人?”徐冰问。小伙子直点头,“知道的,昨天玩得太晚,早上起迟了,怕上班迟到,平时都不带人的。”一番耐心劝说,小伙子缴纳了20元罚款。
徐冰告诉记者,“罚款并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督促他们文明行车,注意交通安全。”早高峰的一个半小时,徐冰共开了6张罚单,劝导教育10多人。
徐冰下意识地取下头上的帽子,透了下气,又戴回去,他的衬衫已经湿透。而记者站只站了半小时,就觉得脚底板“烧着旺火”了。
这只是徐冰从事交警工作以来一个很普通的早晨。
今年30岁的徐冰是杭州市第三届“优秀公安交通民警”,从警察学院毕业后,在西湖大道一守就是8年,见证着道路的变化:单向通行车道变成了双向通行,附近修建了地铁站,交通标志焕然一新。他指着路旁一排树木说,“西湖大道变得靓丽了,执勤累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很养眼。”
8年的磨练,每天和道路、车辆、行人打交道,无论炎炎酷暑,还是冰冷寒冬,每天至少要在路面上工作7个半小时,徐冰早已习以为常,“最欣慰的就是交通秩序变好了,市民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了,社会守法氛围更加浓厚。”
西湖边外地游客很多,有时遇上不愿意走地下通道的游客,交警劝导的时候,周边小区的大妈大爷也会前来帮忙,并说:“我们杭州的交警很辛苦的,你们也要多配合支持工作啊!”
“大热天,听了这些话,感觉凉丝丝的,就像西湖清晨的徐徐微风一样。”徐冰说,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武汉长江大桥交警没有交通高低峰之分 降温秘笈就是一天喝十几瓶水
7月30日14时,湖北武汉长江大桥。
《法制日报》记者开车从汉阳驶上万里长江第一桥时,车载温度计显示外部气温41℃。
“41℃还算不上高。你若在桥面呆上5分钟,怎么说也会有个五六十度了。”正在武昌桥桥头执勤的武汉市公安交管局大桥大队一中队民警胡兵权风趣地说。
今年51岁的胡兵权,在此执勤已有32年。他说,这个时段车流比较平稳,主要是对摩托车、电动车等禁止通行的车辆进行劝阻。
正说着,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欲从引桥上大桥。胡兵权赶紧走上前拦下男子,并向其解释,摩托车不能走大桥过江,可以到桥下边去坐汽渡。听了胡兵权的解释,骑摩托车的男子掉头下了引桥。
尽管站在阴凉处,15分钟后,记者后背已经被汗浸湿。看了看胡兵权,记者有些惊讶:他脸上竟没有汗水。“我在这儿执勤几十年啦,一般高温已‘入侵’不了我了。”胡兵权看到记者汗流得有点“狠”,忙说:“你可别中暑了,去岗亭里休息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