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2004年Karl Lagerfeld与H&M合作推出的Karl Lagerfeld for H&M
老当益壮的KarlLagerfeld始终是最佳范例。从最早慧眼请来他的Chanel到之后的Fendi,从自己的同名品牌到临时客座性质的DieselStyleLab和H&M,鼎盛时期的Lagerfeld真让人怀疑他是否有三头六臂才能担起如此重任。放眼整个时装界,也只有他可以在品牌与集团之间跳跃自如。要知道奢侈品集团通常都不会如此大度,要想在我这儿落脚就请先抛下其他的任务,毕竟设计是一种无形资产,一切的财富都来自于设计师的大脑,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与他人分享呢!
图注:Karl Lagerfeld设计的Chanel始终不离手工坊、斜纹软呢外套等关键词
图注:Karl Lagerfeld设计的Fendi,仿佛是一个女版的Karl Lagerfeld,明快的线条透出硬朗犀利的气质
对于设计师本人来说,如何权衡也并非易事,比如JohnGalliano和MarcJacobs等。在为品牌服务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设计风格融入品牌形象中,而在为自己设计时则是将个人最欣赏推崇的风格发展到极致。两者偶有相似之处,虽然设计师们思想天马行空,但离神经分裂还有一定距离,要做到两者完全分离几乎没有可能。即便是天才如Lagerfeld也不例外。所幸,他是一个思路极清楚的人,知道如何最大区别化。Chanel始终不离的是手工坊、斜纹软呢外套等这些关键词;同名品牌则仿佛是一个女版的KarlLagerfeld造型,明快的线条透出硬朗犀利的气质;Fendi近年来则越发有“女神”之相。
BCBG MAX AZRIA 2010春夏系列
可惜,大西洋另一边的设计师MaxAzria就没有那么游刃有余了。从商业上大获成功的BCBG品牌起家,MaxAzria又开拓了高端的同名品牌,之后收购了好莱坞老牌HervéLéger。起初这三个品牌的定位是HervéLéger延续失传的“绑带式”性感路线,针对的是好莱坞女明星式的玲珑女性。MaxAzria则是一个精致成熟版的BCBG。可惜最近几季以来,不仅HervéLéger没有新鲜元素加入始终处于炒冷饭状态,就连MaxAzria的设计中也开始借用了绑带元素,至于BCBG则早就没有了所谓的“系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