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曾被视为“美国英雄”化身的总部大楼,如今却是“明日黄花”,甚至被许多人列为最不喜欢的华盛顿建筑之一。
由于财政危机,“推倒重建”一直没能实现。但近日,这座被诟病多年的大楼终于要“退休”了。
美联社记者透露,联邦政府资产评估机构总务管理局正在寻找创造性的方法——以FBI大楼“价值连城”的原址地皮作为交换,邀请地产开发商在他处资助其建造一座新的FBI总部。
昔日“英雄”的“桑榆暮景”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无数次在好莱坞大片、美剧、小说中出现,被英国《每日邮报》称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其总部大楼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的黄金地段,宾夕法尼亚大街935号,就在白宫和国会之间。这座建筑以FBI第一任局长埃德加·胡佛之名命名。为了向公众宣传FBI的历史、业绩,了解其职责,大楼的一部分是向公众开放的,光游客一年就达50万人。
然而,这座“出尽风头”的“英雄”大楼,如今却饱受诟病,甚至早在7年前,就成了美国《华盛顿人》杂志眼中“最想推倒的大楼”。
这也难怪,黄褐色石灰岩堆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密不透风,线条粗重,敦实的石柱方方正正,雕饰全无,长方形玻璃窗规规矩矩地密布整栋大楼。
而与之毗邻的建筑纷纷翻修,再加之左右相伴的白宫、国会大楼高大巍峨,相比之下,胡佛大楼显然“难登大雅”。
在《华盛顿人》看来:“这座大楼就像坐落在城市中的监狱。”
“冷酷且盛气凌人的设计,许多人把大楼列入最不喜欢的华盛顿建筑列表。”美国建筑协会华盛顿分支执行主管玛丽·菲奇对它嗤之以鼻。
对曾做过15年FBI文员的汉克·格里菲思来说,比起里面的构造,大楼的外观已不算最烂了,楼内“凉飕飕”的石板走廊才是真正惊悚恐怖的。
虽然大楼不过三十几年的历史,但一些混凝土墙面已松动剥离,楼内的管道系统、空调设备、电力系统年久失修,雨水一度汇入地下室,FBI工作人员不得不动用塑料槽,临时把水引到一处垃圾箱。办公环境不甚拥挤,许多员工不得不搬出总部办公,甚至还得和其他机构合用办公点。
美联社记者形容这座“老掉牙”的大楼像个“快爆棚”的“文件箱”,不仅塞满文件,而且人满为患——总部外办公点从2001年的7个增加至如今的40个,员工从1万人增加到超过1.7万人。
重建“迫在眉睫”
虽然“这座‘病态’建筑破坏街景,让人望而生畏。现在看来,无论怎样都让人生厌”,但国家建筑博物馆馆长马丁·默勒不得不承认,早年FBI总部大楼还曾一度引领潮流。
大楼采用典型的“粗野主义”设计风格,四四方方,不加雕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的西方世界广受推崇。大楼从1964年开始设计到全线竣工,耗时13年,至少花费1.2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