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反复强调,自己并没有杀死黄洋的想法,只是“想让他难受难受”。
黄洋住院后,林森浩也一直非常忐忑。他在法庭上称,4月3日,医学院的同学们把水样送检,林森浩曾非常担心,希望剩下的N-二甲基亚硝胺能自己挥发。4月4日,他还曾冲洗过投毒的水桶,所幸当时的检测并没有查出异常。这让林森浩觉得奇怪,也觉得庆幸。4月4日晚,林森浩便将寝室里的水桶还回宿管那里。宿管张卫的证言中称,自己还记得林森浩还水桶时神情自然。
随后的日子里,他除了频繁上网搜索和N-二甲基亚硝胺相关的内容,还至少三次去医院看望黄洋,但始终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同学记得,林森浩曾经提过,是否可以用中医的方法给黄洋治疗。黄洋的父亲记得,林森浩曾经提过,是不是该给黄洋做肝移植。
有一次,林森浩几乎说出真相。他曾当众说,黄洋是不是中毒了。林森浩在法庭上回忆,自己看到黄洋的父亲立刻投来怀疑的目光,又改口说“是不是重金属中毒了”。
林森浩供述,根据自己大鼠实验的经验,他认为黄洋病情严重只是一个过程,只要熬过去就会好,因为注射过原液的大鼠越活到后面状态反而越好。但他也承认,这种说法并没有相关实验做支撑。
公诉人指出,即便按大鼠以每千克体重50毫克原液的比例,以黄洋60公斤的体重,能承受的原液量也不超过3克。而林森浩投放在饮水机里的原液量,至少是此量的20倍以上,以他的医学常识,应该知道这足以致死。
法庭上,公诉人问林森浩,你觉得黄洋实际喝下去多少原液。林森浩反问:“你自己喝一口然后吐出来试试。”
内向者和外向者
虽然林森浩一再坚持,但警方觉得“投毒是愚人节玩笑”让人难以置信。监控录像显示,在4月15日下午的一次询问中,民警对林森浩说,你的作案动机很牵强。林森浩再次做了肯定答复,又说,黄洋的玩笑让他“想到平时的一些小问题”。
黄洋出生于1985年,是四川自贡荣县人。林森浩则在1986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两人都是在2010年被保送到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的,并在2011年8月成为室友。两个家庭都不富裕,黄洋的父亲是四川荣县盐厂的一名下岗职工,后来到中学做宿舍管理员,母亲是当地供销社的下岗职工。林森浩的父亲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
林森浩在法庭上说,自己和黄洋没有直接的矛盾和冲突。两人同宿舍后,关系一般。他觉得黄洋“自以为是”,“对人对己的标准不一样”。
在同学眼里,黄洋比较外向,热衷社会活动,曾作为志愿者远赴西藏墨脱支教,还曾担任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赛扶团队领队,获校内辩论赛最佳辩手。此外,黄洋学业突出,同学吴鑫铭说,黄洋喜欢炫耀自己的学术能力,会引起别人的反感。黄洋还对从商非常有兴趣,尝试从商失败后,才考虑考博士。
黄洋偶尔会直言不讳地批评林森浩。盛磊回忆,有一次,黄洋假借林森浩的名义批评葛俊琦在宿舍乱丢东西,正好被林森浩听到,林森浩私下跟同学付令元表达了对黄洋的不满。
相比来说,同学普遍反映林森浩十分内向,平时不怎么和同学打交道,但他为人很有礼貌。宿舍的几名管理员都反映,林森浩平时出入都主动跟他们打招呼,非常客气,所以管理员对他都印象深刻。
但林森浩的导师丁红和同学在给警方的笔录中提到,林森浩为人自我,说话直接,容易伤人,也比较记仇。他在中山医院实习期间,也因受科室老师批评,私下跟同学抱怨过。
林森浩经常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担忧。林森浩曾获得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是非常难得的荣誉,奖金有两万元。葛俊琦对警方说,当时黄洋和同学起哄让林森浩请客,但林森浩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