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建设。城市经济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商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规划了丹江工业走廊和洛河工业走廊,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工业园区。相对而言,三产服务业园区较少,与三产服务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足。在城市建设中,更加注重三产服务业园区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商洛中心城市居住性房产多,经营性房产少的局面。
关于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市、区、街办、社区四级在城市管理上的关系,进一步合理划分市、区、街办、社区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重点解决权责不一的问题,适当下放管理权,更加充分地发挥商州区及其街办、社区属地化管理的作用。
挖掘区域特色文化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商州区委书记 张盈安
市区共建加快打造南秦川,充分彰显中心城市规模。加快南秦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总体规划,重点在南秦川实施1-2条城市主干道,构建城市框架。做好产业定位和布局。将生态健康产业作为中心城市的朝阳产业,优先布局在南秦川一线,市区联手共同推进,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市区共建加快城周和城区绿化,充分彰显城市园林特质。着力从任务、责任、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加大城周绿化,尽快消灭荒山荒坡。认真搞好城区道路绿化,充分考虑城市定位和建筑风格,抓好规划设计,科学确定绿化树种和规格,增强绿化效果。
精雕细琢城市会客厅 创建生态休闲目的地
商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国瑜
重点打造“一山两河城市会客厅”,提升商洛中心城区整体品位。将龟山作为“城市盆景”重点打造,进一步装扮龟山,使其春夏山花烂漫,金秋桂香满城,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提升打造丹江,加快丹江南岸及与南秦河交汇地带静态近水景观的打造。对南秦河亮化美化,做好动态亲水景观打造。加快环龟山绿道、南秦河绿道、丹江河绿道建设,使三者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有山有水、有静有动,山水相融,依两河赏城市盆景,临龟山观两条玉带的“一山两河城市会客厅”绝佳美景。
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齐抓共管责任。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
开发生态资源 建设休闲城市
市发改委主任 张永平
位居商洛旧城与新区之间的龟山和丹江、南秦河两川,真山真川,浑然天成。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一山两川”城市公园,建设商洛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缩影”、商洛“影璧”,赋予人文内涵精神,为群众建好休闲场所。
整合开发注重各类资源。将商洛“八景十观”布局于一山两川间,建设绿道、步道、自行车道、运动康体、休闲养生及商贸服务业态等六要素齐全的精品景区,融商字、商鞅、商山四皓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健康崇拜、道观等文化符号和商山丹水等元素,使龟山公园成为雅俗共赏、外地游客与市民共享的梦想游息场所。
创新融资机制 跟进城市建设
市财政局局长 杨长洲
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财政部门要主动作为,紧密跟进,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提供资金保障,支持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三个专项规划精准对接,促进交通、能源、供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配套完善,着力把商洛打造为秦岭休闲之都、关天产业新城。创新融资机制,多方筹措城市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市建设投资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财政奖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整合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集中投入、形成合力”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办一件成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