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大幕落下,巴萨、皇马的角力在最后一轮分出胜负,包括欧战名单、降级球队在内的诸多悬念都已一并揭晓。但仍有一些谜团尚未揭开,我们试图通过正反观点的碰撞,去接近这些谜团的答案。
西甲到底是不是第一联赛?
西甲、英超的第一联赛之争,一直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本赛季这两个强势联赛的格局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英超传统“TOP4”阵营正式解体,第一集团与第二集团的界限完全模糊;西甲巴萨、皇马之间的“二人转”则越唱越欢,放眼望去,没有其他任何一支球队具备搅局的潜力。
正方论据
马竞问鼎欧联杯,西甲欧战军团不断壮大。
欧战成绩是衡量联赛地位的首要指标,西甲、英超的比较自然应该以此为据。纵观2009~2010赛季,欧冠赛场,英超球队全部被挡在4强门外,巴萨虽然不能卫冕,却依然能够独挑大梁。欧联杯决赛是西甲、英超的直接对话,马竞战胜了富勒姆,西甲单赛季的欧战积分也因此压倒了英超。
欧联杯的前身是联盟杯,欧足联前主席约翰松卸任前曾一段这样的总结:联盟杯上世纪70~90年代是属于德英争霸的时代,90年代则完全被意大利球队垄断,但是到了新千年,西班牙的球队就成为了新的霸主。
从1999/2000赛季算起,近11年打进联盟杯1/4决赛的西班牙球队占了13支,瓦伦西亚和塞维利亚先后获得了冠军,阿拉维斯打进过决赛,塞尔塔打进过半决赛;2007年半决赛,更是出现了3支西班牙球队,决赛也成为了西甲球队的内战格局。塞维利亚是联盟杯中最近一次实现卫冕的球队,算上本赛季问鼎的马竞,西甲球队俨然已经垄断了这个“第二级别的欧洲战场”。
与此同时,西甲球队出征欧洲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巴萨、皇马是欧冠常客,而一旦塞维利亚在国王杯决赛击败马竞,下赛季征战欧洲的西班牙球队将达到8支之多(塞维利亚参加欧冠,多出来的欧罗巴联赛名额将由排名第七的比利亚雷亚尔顶替,而马竞则以卫冕冠军身份直接进军小组赛)这意味着下赛季西甲将有更多机会赢得欧战积分。
反方论据
“双头魔犬”两分天下,中小球队难以为继。
排名第2的皇马跟排名第3的瓦伦西亚相差25分,这是一个夸张的数字,因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欧冠资格线到降级区的距离——积分榜显示本赛季的西甲已经完全脱节,相比英超诸侯乱战的热闹,这显然是不利于第一联赛之争的信息。
其实,积分榜反映的“脱节”现象还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可靠的统计数字,皇马有1320万球迷,巴萨则有1040万,位列第三的瓦伦西亚仅有210万。在季票持有者方面,巴萨有93000名,皇马有65000名,马德里竞技有12000名——将近三分之二的西班牙球迷支持两强之一,纵然是其他俱乐部的球迷,也几乎都会在皇马和巴萨之间择一作为支持对象。
皇马本赛季的预算为4.22亿欧元,巴萨为4.05亿欧元,位列第三的瓦伦西亚为1.35亿欧元。到2013年为止,巴萨、皇马每年将赚取大约1.2亿欧元的电视转播收入。相比之下,上赛季季军塞维利亚只有大约2000万欧元,而现在排名第三的瓦伦西亚只有3000万欧元不到,甚至少于英超垫底的朴茨茅斯。
巴萨、皇马之于西甲——正如格拉斯哥流浪者和凯尔特人之于苏超——其意义远远不止过去25年间的21座联赛冠军奖杯那么简单。在2010年一份足球俱乐部财富排名榜上,皇马和巴萨占据了前两名,但前20名中再无其他西班牙俱乐部。有人把巴萨、皇马比作希腊神话中的“双头魔犬”,对外英勇地捍卫西甲的尊严,对内肆意践踏着其他球会的生存空间。 (本报记者 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