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父子接力兴产业

父子接力兴产业

2022-02-22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站在田间看市场 围绕市场调思路

  父子接力兴产业

  刘春荣

  “我给你们说,这核桃树枝条的修剪要扶弱去强去立,树高截顶,去交叉枝条……”

  日前,在丹凤县棣花镇两岭社区四方岭良种核桃园里,一位中等个、体型稍胖的老者手指核桃树枝,认真地给一群围在他周围的果农讲着核桃树修剪科管技术和要领。

  “老杨,你说得头头是道,但我们记不住可咋办?”这个群众口中的“老杨”,就是两岭社区核桃栽植大户、今年73岁的杨万年。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地处秦岭腹地的丹凤县带来了和煦的暖风。丹凤县在农村积极推行联产承包制的同时,各地建立的集体经济同时改制,两岭社区也不例外。当时的生产队为做大集体经济将依托丹凤葡萄酒产业建起的50亩葡萄园向外承租,消息发布后,好多人跃跃欲试。大队干部找到担任生产队队长的杨万年,动员他把那50亩葡萄园以每年300元承包下来。

  承包葡萄园后,老杨就一头扎进葡萄园,在那里挖地松土,给葡萄树施肥,修枝抹芽,疏花疏果,以确保葡萄的质量。为增加葡萄的糖分,他坚持等葡萄足够成熟后才摘葡萄。

  起初,县葡萄酒厂还能按时收购葡萄,但随着酒厂经营渐渐不景气,老杨的葡萄收购量也每况愈下,最后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即便这样,老杨还是咬着牙坚持了几年。

  20世纪90年代,人们钱袋子逐渐鼓起来,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老杨发现这些变化后,得知商州黄沙渠边有个罐头厂,专门收购梅杏做罐头,梅杏产量高、挣钱快,还不愁销路。于是,老杨挖掉葡萄树,栽种了10多亩梅杏。

  三四年后,梅杏挂果,不负厚望。梅杏成熟后,老杨请乡亲们帮忙摘杏,每年给罐头厂送五六吨梅杏。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那家罐头厂又不景气了,老杨的梅杏园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机遇总是与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结伴而行的。就在这时,湖北襄阳的客商找上门来了,告诉老杨说他们那儿需要梅杏,想要先拉一点探探销路,如果销路好的话就再来拉。值得一提的是,老杨园子里的梅杏因为科管到位,又施的是农家肥,梅杏个大味甜品相好,且绿色无公害,很受消费者青睐,那个湖北襄阳的客商每年都来老杨的梅杏园子里拉大量的梅杏。后来,那个客商改行做了其他事情,就不再来老杨的园子里拉梅杏了。

  眼看市场对梅杏的需求萎缩,杨万年正愁眉不展时,一个新的机遇悄然而至。国家为加快山川秀美大西北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这让老杨又看到了新的曙光,用他的话说:“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好像站在四方岭的高山巅上看到慢慢升起的太阳,一片光明。”他按照县林业局的要求,投资4000元,国家补助1.2万元,一次性在50亩承包地栽了2000棵优质良种矮化核桃树苗。在这期间,他为了经管好这些“铁杆摇钱树”,一方面不断地向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学技术,一方面自己掏钱买了一台小型收音机,让儿子给他锁定收音机里的科普频道,按时收听专家举办的经济林科管知识讲座。一旦听说县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哪个地方举办经济林科管知识讲座,他就骑着自行车“赶场子”,哪里举办科技大集,举办“科技之春”“科技三下乡”活动,他就放下手头的活,再忙都要挤出时间去看看。

  回到自家核桃树园子里,杨万年就按照专家说的反复比画、反复摆弄,直到把专家讲的融会贯通入脑入心为止。“我与山西中农乐核桃研究所技术专家的认识,就多亏了市、县林业局的同志牵线搭桥,否则人家是不会接待咱的。”老杨说。

  前年核桃遭遇小年,加之春季核桃树遭受霜冻,产量不好,老杨园子里的核桃出产3吨仁子,卖了4.8万多元。在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老杨毁了10多亩核桃树园子,又栽了600株市场前景看好、很受消费者喜爱的红仁核桃树。

  当今,绿色生态无公害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走绿色生态养殖不是时尚,而是必然。面对这一商机,早在2017年春季,老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抢抓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机遇,把在西安务工的二儿子找回来,投资100多万元,在他的核桃树园子搞起了林下养猪,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走生态养殖之路。

  猪舍建成后,二儿子去南方市场考察,一次性买回200头仔猪,其中包括100头优质良种母猪,走上自繁自养之路。不仅如此,他还将养猪产业与核桃种植相结合,形成了以林养木、以木养畜、以畜育林的良性循环。

  随后不久,二儿子成立了丹凤县二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人也投身生产,直至今日,已实现10多户群众稳定脱贫。养猪产业在最好的年份存、出栏2000多头,收入达100万元。

  “推陈出新,这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想自己的产业发展不衰,永远能挣钱,就要时刻关注市场行情变化,根据市场行情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鼓励、帮助和引导,我们才有能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与前些年相比,我们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好的调整。”杨万年深有感触地说。

  • 相关阅读
  • 万物竞春时 菇农生产忙

      黄庆锋  春争日夏争时,春天寄托着农民一年的希望。近日,在丹凤县花瓶子镇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农民热火朝天忙着制作香菇袋料、耕地、施肥、科管经济林的繁忙景象。春耕备播生产序幕已经悄然拉开,农民正在为一...

    时间:02-22
  • 人大代表体验便民办税

      本报讯 (安 徽)“现在的自主办税缴费是否方便呢?”“您对税务部门的服务还有意见建议吗?”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丹凤县税务局自主办税区,丹凤县十九届人大代表、商洛商山鑫鼎家居商贸有限公...

    时间:02-22
  • 武关镇打造干部干练干事良好形象

      本报讯 (石 冲)丹凤县武关镇以春节后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深化“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成果,努力营造“干净干事、追求卓越”...

    时间:02-22
  • 美景在眼前 幸福在心中

      本报记者 王 倩  2月15日,春风一扫连日的阴沉天气,迎来晴空。棣花古镇景区里的游客攘来熙往,处处散发着热闹欢快的气息。李百善操心着当天的社火表演,他一早就把出摊子的东西收拾好,叮嘱儿媳妇:“今...

    时间:02-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