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守望武关

守望武关

2022-05-26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田爵勋向游人讲述武关的历史

  记者 肖云

  提到丹凤县武关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田爵勋,他以10年之久编著了一本《守望武关》,对武关的历史人文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成为“研究武关第一人”。

  武关北依险峻的少习山,三面被武关河谷深涧包围,地险天成,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与函谷关、大散关、萧关并称“关中四塞”,199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一个历史名关,却尘封在岁月深处。“这些年,常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不远千里来探访古迹,但由于没有成形的景点,他们往往失望而归。”田爵勋说,“中国古建筑研究会曾在北京召开高层论坛暨项目推介会,将武关古城建设列为推介项目之一,若成功开发,预计每年旅游收入可达5000万元。可惜当时拿不出关于武关历史的全面系统的资料、图片,最终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

  田爵勋是土生土长的武关人,他家就在“武关八景”之一的少习山下,站在门口可以望见形如笔架的笔架山。“我对武关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爱这片沃土上积淀的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如果能把武关3000年来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对将来开发武关、建设武关是非常有意义的。”田爵勋说。自从萌生了写书的念头,他就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很多相关的人、事、物,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他往前走,似乎老天都在帮助他。

  田爵勋在武关中学任教40多年,收集了许多发生在武关的民间故事。2000年,武关中学校长因看重武关历史文化的教育、启迪作用,邀请田爵勋整理、编写、收集了部分历史文化资料、图片、实物,创办了武关中学德育教育基地。

  2004年,武关镇办起农业科技图书室,已经退休的田爵勋做了4年图书管理人员,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有关武关的文献资料,为写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田爵勋告诉记者,曾经来武关考察过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万生还从北京给他寄来一套(12本)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的文献《读史方舆纪要》。“这套书价值690元,李老师特意送给我,希望我把《守望武关》修订得更好!”

  除了翻阅史料,田爵勋一有时间就到深山沟岔寻找与历史相关的碑文、遗迹,对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考证,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不知不觉间,他成了武关的义务讲解员,一遍遍为前来考察或旅游的人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传奇故事。

  无数次踏遍荒草萋萋的古道,攀登陡峭的“秦楚分界墙”,凝视斑驳的古街遗迹,在与时空展开的深入对话中,田爵勋一次次加深了对武关历史文化的理解。

  2011年,《守望武关》出版发行,共300多页,包括三秦要塞篇、典藏故事篇、诗话武关篇、人文景观篇、名门人物篇、传奇创业篇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田爵勋并没有就此满足,如今,他还在不断地对书稿进行充实、扩容、修订、完善。在他家里,手写的文稿堆积如山,很多都是在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完成的。

  “2013年,商于古道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十大文化景区之一。武关是商于古道重要的一站,我感到自己更有责任把《守望武关》一书写成精品。”田爵勋说。

  告别之时,记者走过武关大桥,田爵勋的身影越来越小,但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身影,却一直守望着武关,守望着武关人的精神家园。

  • 相关阅读
  • 许家塬的富春山居图

      本报记者 赵有良 陈 静 石 磊△农家小院花木葱茏▷建在狝猴桃基地旁的专家楼村居改造一角村民在狝猴桃基地套种洋芋△村支书许建报介绍引进的狝猴桃优良品种▷专家博士人才驿站兼顾绿色农特产品展示田成...

    时间:05-26
  • 丹凤首家红豆杉繁育专业合作社挂牌运营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先锋)为进一步保护丹凤县流岭腹地甘沟村沿线的野生红豆杉,发挥生态助贫优势,5月16日,丹凤县寺坪镇甘沟村在丹凤县流岭国有林场的帮扶和指导下,成立的该县首家“诺林红豆杉繁育专业合作...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