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山村路通产业兴

2022-08-11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贾书章

  从312国道丹凤县铁峪铺镇白果村路口进入流岭,汽车在一条浓荫遮蔽的乡村公路上行驶,虽有很多S型弯道,但路面平坦宽阔,拐弯行车如行云流水,不多时就来到了花瓶子镇过风楼村。

  一栋栋屋舍在寺沟河两岸若隐若现,一座桥将河两岸连接起来,干净的水泥路通达各家各户,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门前屋后忙碌着。“这桥修得及时,以前一遇到大雨河里涨水,我们这边的人就给困住了。感谢包扶干部给我们争取,办了一件大实事!”寺沟组村民程石霞说。

  据了解,今年7月,丹凤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投资9万元,在河道埋设了2个直径1米的预制水泥涵管,并打通了入户水泥路37米,解决了程石霞等7户32人的出行难,也消除了群众的汛期安全隐患。

  “我差不多五六年没回家了,听说到村里最后十四五里路修通了,便回来看看。原来经苏沟村翻岭回来路况很差,需要近两个小时,现在半个钟头就到了。”前往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陈先生高兴地说,“这次回来,顺便了解一下相关政策,交通方便了,打算返乡创业。”

  曾几何时,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群众思想落后等因素,让这个小山村的人都争相外出打工,陈先生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过风楼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颜值”不断刷新,村民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2018年8月,苏沟小学到苏沟村口通村公路开工建设,这是前往过风楼村的必经道路。作为重要交通项目,该路段总投资2600万元,由专业施工队修建,长7.4公里、宽6.5米,于2020年4月建成通车。今年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完善过程中,县交通部门再次对过风楼村通村公路进行了修补,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并增设了道路及桥梁护栏。

  路通产业兴。67岁的冯新宝开始种植天麻和黄芩。“路通了,不愁没人上门收购。”原本在西安打工的刘占红,率先回家养猪,每年养生态黑猪40多头,年收入近2万元,不但腰包鼓起来了,也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

  有样学样。村民李治保在家搞起了养殖业,不但养了13头牛,还林下散养鸡40多只。“路通了,车都开到咱院子了。今年我买了台打草机,把苞谷秆和青草打成草料,牛吃的草料也干净了,一点都不糟蹋。”李治保一脸幸福状。

  “我也打算回家搞林下养殖,计划养1000只鸡,以后逐年滚动发展,争取达到1万只规模,就不用外出打工了。”郝小华也在做着创业计划。

  “这要搁以前是想都不敢想,路不通,你弄啥产业都不行,没人上门,咱山里好多土特产,眼看着坏掉就是卖出去。”过风楼村副主任陈明学感叹道。

  过风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忠诚介绍,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村上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264户农户搞起了生态养殖。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全村农户自主发展黄芩800亩、魔芋产业650亩,以中药材种植和家禽家畜为主的散养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

  如今,过风楼村道路四通八达,可经过苏沟和镇政府2条公路到铁峪铺,沿河而下可到竹林关镇,交通条件的改变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山村带来了百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 相关阅读
  • 大山深处的长寿村

      本报记者 贾书章  尹治有老人  周金莲老人和儿媳、孙媳  周莲花和儿子张学治  李出驼老人和儿媳张海芹  听闻丹凤县土门镇有个“长寿村”,记者近日慕名前往探访。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记者来...

    时间:08-11
  • 丹凤积极备战第六届丝博会

      本报讯 (通讯员 陈 波)第六届丝博会召开在即,丹凤县不等不靠、积极备战,确保在本届丝博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丹凤县制定印发了《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

    时间:08-11
  • 四方双结对 共建示范村 丹凤篇

      2016年,因为一个美丽的约定,将相距900多公里的江苏省南京市和陕西省商洛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环境,相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成就了跨越千里的宁商对口协作。  7年的对口帮扶,南京、商洛发...

    时间:08-11
  • 花瓶子镇多举措促赶超

      本报讯 (通讯员 彭歆 贺冰)近日,丹凤县花瓶子镇10名科级干部围绕各自分管工作、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包村工作等内容进行工作报告,接受群众对他们的监督,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实施“三百四千...

    时间:08-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