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小毛驴拉动大产业

2022-11-0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通讯员 唐 娟

  村民拿到龙嘴村绿东梦牧业驴场的分红款,脸上笑开了花。 (本报通讯员 刘阿楠 摄)

  脱贫户严书军在家门口的绿东梦牧业驴场负责饲养驴,每月有固定的收入。 (本报通讯员 刘阿楠 摄)

  “钱虽然不多,但既有分红又有结余,能看到家门口的黑毛驴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最开心的事。”近日,丹凤县寺坪镇龙嘴村村民郭军礼、江兵有、彭小印、彭胜利、赵家富等300多名村民每人都领到了280元的集体经济分红款,大家开心地说:“村民变‘股民’,不仅盘活了村集体经济,还鼓起了我们的钱袋子。”

  龙嘴村党支部书记林虎林说:“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得益于村民的共同的努力,我们龙嘴村已从一个交通闭塞的传统农耕村庄,蜕变为产业兴旺的现代化新农村。”

  产业旺则百业兴。近年来,龙嘴村成功养殖黑毛驴的模式为全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丹凤县因地制宜、深挖潜力,采取“四结合”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着力打造肉驴养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全县畜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丹凤县坚持把“集中养殖+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探索出“小规模、大群体”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县上在各镇办采取基地集中养殖和各村贫困户散养相结合的办法带动贫困户脱贫,引导无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参与集中养殖,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参与分散养殖,引导养殖户由传统散养向设施精养有序转变,辐射带动肉驴产业扩群增量、快速发展。贫困户通过集中代养,每年每头驴可增收2500元。参与散养的贫困户,每年每头驴可增收3500元。每年通过养驴,可带动全县842户贫困户、1426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养驴逐渐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县上坚持把“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相结合,借助环境综合整治,从治理环境和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对花瓶子镇赵湾村、苏河村,铁峪铺镇寺底铺村,龙驹街道办双槽村,寺坪镇龙嘴村街巷进行硬化、绿化,实施项目“三通一平”,配套建设了肉驴改良综合服务中心,投资建设了堆肥中心、肉驴放养场等。目前,关中驴、德州驴、乌头驴累计存栏量2000多头。据估算,2000头驴每年可消化秸秆300万公斤,为当地贫困户创造40万元效益。同时,通过对养殖产生的牲畜粪便集中堆肥,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户院内脏乱差现象。

  县上坚持把“政府服务+产业提质升级”相结合,持续用政策激发活力,逐步形成“有主导产业支撑、有稳定收入来源、有持续增收渠道”的格局。县上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肉驴产业已成为群众持续增收、发家致富新的增长点,已形成互利共赢、良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县上坚持把“招商引资+产业链延伸发展”相结合,今年招商引资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占地600亩的基地,分二期建设。一期采用“农户+合作社+基地”方式,建设现代标准化黑毛驴养殖基地,存栏量达2万头,在养殖大棚顶部进行光伏发电,同时建设游客互联网认领饲养体验区、驴文化展示馆、牧草种植区、主题餐饮(民宿)区、驴皮手工加工阿胶及阿胶糕工艺展示体验馆;二期将开发五香驴肉、阿胶驴肉、坛子肉、阿胶驴肉制品以及小包装的驴肉休闲食品等10多个品种40多个系列,实现肉驴全产业链开发格局,提升肉驴附加值。目前,已建成10个百头肉驴养殖基地,存栏肉驴3500头,已完成一条驴肉加工生产线建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新动能。丹凤县将统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工作,着力发挥规模效应,竭力将畜牧业养殖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 相关阅读
  • 枣皮采摘加工忙 丹凤群众喜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淡永鸿 黄庆锋)初冬时节,秦岭深处的丹凤流岭山脉层林尽染,几十万株名贵中药材山茱萸进入最佳采摘期,色泽红艳、个头饱满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红玛瑙”,迎着清风、沐浴暖阳挂满枝头,当...

    时间:11-09
  • 特色产业强 振兴底气足

      良种产业园  蒸煮、晾晒天麻。(本报通讯员 王盈琳 摄)  晾晒天麻(本报通讯员 王盈琳 摄)  金秋时节,丹凤县峦庄镇的山坡上、田埂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挖天麻、摘山茱萸、捡拾橡子……一派...

    时间:11-08
  • 丹凤公路段提前谋划做好冬季防滑保畅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 杜 丽)近日,丹凤公路段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冬季公路防滑保畅工作。  丹凤公路段召开冬季防滑保畅工作会,制定防滑保畅预案,领导分片包抓重点防滑路段,优化应急队伍,层层落实防滑责任;在阴湾...

    时间:11-08
  • “三新”技术下麦田 夏粮丰收有保障

      本报通讯员 淡永鸿 黄庆锋  眼下正值小麦秋播时节,丹凤县抓住天气、土壤墒情等有利条件,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三新”技术,提高小麦播种机械化使用率,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时间:1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