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丹凤:“科技+生态”为绿色循环产业添动能

2025-05-20

来源:商洛日报

    工人正在包装活性炭

  近年来,丹凤县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以科技赋能产业循环化、生态化,不断提升产品含新量、含绿量,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深走实,提高了县域绿色发展水平,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5月11日,在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把核桃壳送进煤质、生物质双原料活性炭生产线,生产出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救济、家用净化、化工催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活性炭。
  该项目是丹凤县聘请国内活性炭领域权威专家周建斌院士、邓先伦教授为技术顾问,对接陕煤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开展的技术合作项目,年处理废弃核桃壳、杏壳、秸秆等10万吨,而且通过科技赋能,核桃壳等原材料碳化率有效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提高20%,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活性炭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近年来,丹凤县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目标,聚焦县域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立足农业产业发展中产生农业废弃物难处理等实际,成立战略性新兴项目等谋划专班,邀请专家学者、项目谋划团队,充分调研论证,谋划设立了凤林科技活性炭技改扩建、棣花茶房食用菌产业园技术改造、新雨丹药渣畜禽饲料研发、酒渣有效物提取等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筑牢了绿色循环发展基础。
  5月7日,走进棣花镇茶房食用菌产业园,一个个双孢菇像密密麻麻的小白伞,挤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制成的培养基上,七八天后,它们将被采收出口国外。
  丹凤县积极构建“基肥—鲜菇—有机肥—农作物(水果)—秸秆—基肥”的双孢菇产业链循环利用体系,将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的5.5万吨鸡粪、农业生产的8万吨农作物秸秆制成双孢菇生产基肥,解决了双孢菇生产原材料问题。双孢菇生产后的菌糠加工成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用于水果、蔬菜种植业,年生产有机肥5万吨以上,又提高了全县22万亩农作物、果园生态化水平。而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基质的核心技术,是丹凤县多次反复对接食用菌领域专家刘明厚,通过与丹凤县合作,在食用菌基地多次研发,才成功突破的一项新技术。
  除了建设绿色循环发展项目,丹凤县还探索建立绿色经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丹凤县聚焦产业发展中绿色循环技术推广、农业废弃物处理,借助苏陕协作机制、中国社科院帮扶等平台,与陕煤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团队开展合作,研发运用核桃壳、杏核壳、秸秆生产活性炭,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食用菌基质,中药残渣生产动物饲料,酒渣提取白藜芦醇、生产有机肥等循环利用技术,构建集农业生产加工、废弃物回收、技术攻关、绿色产品应用于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实现“变废为宝”,激活特色产业发展活力。
  截至目前,丹凤县建成活性炭、食用菌基质、有机肥生产等绿色循环产业链6条,年利用核桃壳、杏核壳、秸秆、酒渣、药渣、畜禽粪便等废弃物32万吨,直接产生经济价值3.5亿元,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8%,用科技打通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道路。

  • 相关阅读
  • 丹凤推动文旅市场有序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杨 俊 刘 璐)今年以来,丹凤县聚焦全市“一都四区”目标,依托县内优质文旅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导游培训、增加旅游产品、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全县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发展。今年“五一”假期,全县旅...

    时间:05-20
  • “此生必游大秦岭”商洛文旅 资源线路产品推介会在丹凤举行

      本报讯 (记者 黄朝梅)5月18日,“此生必游大秦岭”商洛文旅资源线路产品推介会在丹凤县举行。全省文旅系统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代表、媒体人士和游客等200多人参加。   推介会上,市文旅局对“此...

    时间:05-20
  • 丹凤持续提升登记注册服务效能

      本报讯 (通讯员 李英武)“以前开公司需要股东逐个现场签名,还要跑好几个部门办理手续,现在全国各地的股东通过实名认证和电子签名就能完成文书签字,资料一次提交办完所有手续,包括后续的信息变更,我们几名股东一次都没到...

    时间:05-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