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一份来自生态卫士的忠诚答卷

2025-05-16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记者 马泽平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量中,每5滴水中就有1滴源自商洛的母亲河——丹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地,商洛承载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使命,在这条纵贯南北的“水脉”源头,丹江每一组水质监测的背后,都关系着燕赵大地千万家庭饮水安全。

  在丹江水质365个晨昏的接力守护中,丹凤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以科学为剑、以担当为盾,用连续数年的日夜鏖战筑起水质安全防线,书写了新时代秦岭生态卫士的热血篇章。

  暴雨中的“定海神针”

  水质数据就是生命线!这是烙在丹凤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巩璇骨子里的一句话。

  2021年11月18日深夜,暴雨如注,接到预警的他抓起雨衣冲入夜色。蔡洼矿区现场,暴涨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他带头跳入齐膝深的激流,与工人肩扛沙袋构筑围堰。监测点位布设到庵底村时,暴雨导致山体塌方,采样点近在咫尺却无路可通。“我上!”巩璇抓着岩壁藤蔓攀爬,在同事惊呼中险些坠入湍流。同事劝他:“您歇会,天亮再……”“数据等不到天亮,这关系到下游群众用水安全,丝毫不能马虎。”巩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又像岩羊般继续向采样点攀爬,及时取到水样。

  2022年汛期,巩璇连续7天驻守鱼岭水库,每天睡眠不足两小时。办公桌抽屉里常年备着降压药,却总在血压升高时,他摆摆手说:“等这批数据出来。”儿子中考时他在污染源排查现场,春节团圆饭桌上总是少一副属于他的碗筷。

  丹江上的“数据哨兵”

  2023年8月28日深夜,刚刚加班回到家中的陈浩突然接到紧急电话,赶赴现场采样。由于暴雨丹江河道水量猛增,河坎深一脚浅一脚,无法取样,他只好上桥,整个身子趴到栏杆上,把监测采样设备吊入水中,呼啸的狂风刮得设备呼呼作响,雨滴如枪林弹雨般倾泻而下,打在身上仿佛挨了鞭子,他双手悬挂用尽全力紧握监测采样设施保持平衡,半个小时后,监测采样结束,他全身湿透,仿佛刚从水中爬出来,湿衣紧贴着身体,不停往下滴水,身子已累得直不起腰,双手因长时间紧绷已无法伸直。采完样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回实验室开展分析。

  长期站立导致他右腿得了静脉曲张炎症,站立时间稍长就疼痛难忍,但是,他从未因病痛耽误工作,硬是坚持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监测任务,准确、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陈浩说,每当深夜回到家里,看着早已进入梦乡的儿子,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愧疚,眼里饱含热泪,目光却又坚定不移。他深知,舍小家,顾大家,恪尽职守,是为了子孙后代,也是每一个环保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验室里的“化学诗人”

  2024年7月21日,凌晨3时的实验室,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蜂鸣声刺破沉寂,金属导轨的摩擦声与通风橱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战斗序曲。李怡菲将第144支水样放入自动进样器,实验台上堆积的水样无声诉说着紧迫。这是丹凤监测实验室的常态。常年接触强酸试剂让她的手指蜕皮发皱,通风橱的轰鸣导致耳鸣,她却笑称这是“监测人的勋章”。

  投身监测行业8年来,这位绽放在监测一线的“铿锵玫瑰”,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她始终坚守监测岗位,以实验室为“家”,以仪器为伴,准确、及时出具监测数据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5月9日,记者采访时,问她为何如此执着,她指着窗外的丹江回答:“你看那粼粼波光,都是我们写给大地的情书。”

  从蔡凹矿区到鱼岭水库,从暴雨倾盆的采样现场到彻夜通明的实验室,丹凤环保监测人用青春热血浇筑起“水安全长城”。他们的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试管中沉淀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唯有数据里跃动的初心。

  当一江清水浩荡北去,这群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用忠诚与担当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誓言,正由无数平凡英雄在每分每秒中奋力书写!

  • 相关阅读
  • 丹凤着力建设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本报讯 (通讯员 郑 航)丹凤县聚焦“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根本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政治品格过硬、业务本领过硬、作风形象过硬的新时代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时间:05-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