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点:丹凤县武关镇
投资主体: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年限:2022年—2025年
开工时间:2022年2月
总投资额:1.86亿元
年度投资:5000万元
建设内容:规划用地32亩,建设碳化活化炉生产线2条、全自动磨粉造粒生产线1条,年加工1万吨煤质(生物质)活性炭和年处理10万吨废弃果壳,并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项目亮点:一是工艺全面优化,实现了由“低效”到“高效”的转变。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探索建立了“院企合作、企地共建”机制,聘请国内活性炭领域权威专家周建斌院士、邓先伦教授为技术顾问,与陕煤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合作,自主研发活性炭改性技术3项,获得行业发明专利2项、注册商标5项,技改前10吨核桃壳生产1吨活性炭,日产活性炭25吨;技改后7吨核桃壳就可生产1吨活性炭,日产活性炭30吨;生产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30%,达到国际能耗标准。二是设备全面升级,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坚持以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累计投资1.86亿元,新建研发大楼1栋,更新了超级活性炭生产线2条、机制造型活性炭生产线1条,新建煤质、生物质双原料活性炭生产线1条,引进了日本碳化活化一体炉、俄罗斯斯列普炉和德国纳米级磨粉造粒等先进设备,年生产活性炭1万吨,企业年产值由技改前的8000万元增加到3.9亿元,年利税超过4000万元。三是资源全面利用,实现了由“废品”到“产品”的转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全市核桃产业资源优势,首创以核桃壳为原料生产超级活性炭系列产品,形成了从“废弃核桃壳回收—活性炭生产销售—余热供暖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由活性炭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处理废弃核桃壳、秸秆等10万吨,产品由原来的6种初级产品,增加到3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急救、家庭净化、化工催化等领域,可有效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产品将销往国内国际市场,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西北最大的生物质活性炭企业。
建设意义: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引进高端进口设备,构建覆盖“农业固废—工业生产—环保服务—文旅经济”全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项目进展:已经建成投产运营。
亩均效益:亩均投资58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1230万元,亩均税收120万元,带动就业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