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彭远东 发展连翘带民富

2025-04-15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春荣

  阳春三月,乘车西出丹凤县城经龙驹寨街道凤冠新城,来到赵沟村和陈家社区相接的古城岭上,眼前豁然一亮,只见漫山遍野金灿灿的连翘花开正旺,空气中弥漫的花香让人陶醉。这里就是返乡创业者彭远东建设起来的中药材连翘基地,已成为附近一部分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链和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外出打工创业

  彭远东出生在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大庄村的一个小山沟。13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彭远东怀着满腔希望踏上外出务工的旅途。

  “叮——”随着清脆的弦响,13岁的彭远东手握6尺长的弹花弓,在灰暗的煤油灯下开始了学徒生涯。潮湿的作坊里弥漫着棉絮的飞尘,每一下弓弦震颤都扬起呛人的灰尘。他年少的肩膀被竹弓压得微微佝偻,却始终保持着标准的马步姿势。弹棉花讲究“三匀”:用力匀、节奏匀、铺棉匀。

  他每天天不亮就跟着师傅练习基本功,手臂常常累得抬不起来,还要强忍着棉絮钻入鼻腔的奇痒。3个月后,当他能独立弹出薄厚均匀的棉胎时,手掌却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但是工资一个月仅有15元钱。就这样,他在那里坚持了4个月。

  翌年正月,彭远东跟着本村的长辈来到河南灵宝,给一养殖户帮忙放牛,每个月挣100元。相比从前,他心里已很满足了。

  彭远东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把牛赶上山坡后,充分利用牛吃草的空闲时间,自学了辨别矿石含金量及选矿等方面的知识。16岁那年,不甘寂寞的他经人介绍来到秦岭山金矿,干起了“淘金人”的苦活累活。经过渐进式发展,他逐渐从一个背矿工华丽转身成了一个矿洞承包人,在那里一待就是3年。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1996年底,他怀揣梦想,来到韩城煤矿做起了“挖煤人”。尽管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他以舍得出力、能下苦,什么脏活累活都不嫌弃的韧劲,赢得了工友的信赖。在他承包小煤窑做小老板时,更是以“工资不拖欠、福利不打折”的经营理念,带领200多名工友创造了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奇迹。

  彭远东坚持逢年过节给工友发福利:过节礼、年终奖、往返路费……他从不克扣工资,并体恤工友,遇到谁家有困难了,就提前支付工资或者借钱给工友。就这样,他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工友的信赖,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大哥老板”。

  回乡发展连翘

  2021年12月,彭远东积极响应丹凤县政府号召,怀抱要让家乡父老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梦想,回到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选准产业,彭远东先后前往宝鸡、成都等地进行考察,作产业分析,搞市场调研,研判各类中药材产品的需求和发展态势。通过考察、实地选址、大量走访,他敏锐地捕捉到发展中药材种植可能是振兴乡村经济的一个绝佳机遇。于是他就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作土壤检测、气候分析。经过专家论证,最终决定在古城岭至赵沟梁流转300多亩撂荒地种植连翘。

  为了在这个被撂荒多年、杂草丛生的地方建好基地,彭远东一方面组织前来务工的群众清除地表杂草,找来大型机械开挖产业路基和栽植连翘树的坑,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劳动,终于建成产业路基并清除干净地表杂草、挖好树坑。另一方面,他前往宝鸡等地考察,选择优质连翘树苗,经过精心比较筛选,他以每株5.5元的价格从宝鸡陇县一次性购回9万株优质良种连翘树苗。购回树苗后,他立即组织30名工人紧张施工,终于在第二年4月上旬顺利完成了连翘的栽植。一期工程结束后,他付给栽树群众工资3万多元、清除地表杂草群众工资16万元、机械作业工人工资80多万元。

  细节决定成败。在栽植连翘树苗之前,为了确保栽植质量,彭远东提前对务工者进行培训。施工过程中,他每天起早贪黑,和工人一块劳动,并手把手教工人如何蘸生根剂、回填土、浇水、覆膜。

  在彭远东的精心指导下,这次栽植的树苗成活率在九成以上。一期工程完成后的2023年1月,经赵沟村委会牵线搭桥,他又投资9万元在赵沟村流转土地305亩。当年春暖花开时节,他又组织务工群众在流转地栽植连翘4万多株,付给群众务工费10多万元。2024年1月,为做大做强连翘产业,他又流转赵沟村林场坡地100亩,用于发展连翘和苦木,栽植苦木1万株、连翘8000多株。

  说到今年的效益,彭远东高兴地说:“这几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特别是县林业局专业技术干部的指导下,去年在古城岭栽植的连翘已逐渐开花挂果,收获连翘450公斤。林下套种经济作物增收12.4万元。今年,这块基地已有90%的连翘树开花挂果,预计可收连翘2.5万公斤,总产值100万元。”

  带动乡亲增收

  在古城岭连翘基地东面山梁的下边,就是丹凤县新建的移民小区——凤冠新城。在这里,居住着来自该县流岭和蟒岭山区数以万计的群众,他们属于移民搬迁群众,生活在远离故土的新家。他们中的年轻人出远门务工挣钱,留守在家的老年人无所事事。彭远东在附近建起连翘基地,为这些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和一些因家庭拖累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就业方便,让他们就近务工既照看了家庭,又打工挣了钱。

  有一对62岁的老年夫妇经常利用空闲时间来基地务工,短短3年时间收入8万多元。武关镇白阳关有一位姓李的务工群众,因母亲常年有病不能外出务工,只好守护在家里照顾母亲,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到彭远东连翘基地务工,增加收入2万多元。去年腊月,他母亲去世后,因在移民小区人生地不熟,最后还是彭远东出面找在他基地务工的群众帮忙将老人下葬。

  目前,彭远东已经在赵沟村、陈家社区建立连翘基地700多亩,带动周边127户群众就近就业,已发放务工费138万元,让群众户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

  站在山坡上极目远眺,只见漫山的连翘花沐浴在春风中似金浪翻滚。彭远东指着连翘基地说:“今年,基地连翘挂果率比去年高300%,乡亲们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

  • 相关阅读
  • 做优便民强企大环境

      ——丹凤县“换位体验”增强服务效能  政务服务窗口是优化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干群关系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近年来,丹凤县围绕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通过优化...

    时间:04-15
  • 丹凤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城乡面貌

      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杨 俊)近年来,丹凤县围绕“两拆一提升”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全县社区和小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强化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问题治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县生态环...

    时间:04-15
  • 雨丹协作助推丹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张 高)4月13日,笔者从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了解到,在近日落幕的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来自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23级消防专业的席浩田、赵宇飞、白小龙3位学子,在挂职校长杭金章和南京中华中专一起参加...

    时间:04-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