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会了新的康养护理技能,以后凭借这个手艺能多挣点钱。”参加康养技能培训的学员代春英说。4月1日,商南县在城关街道金福湾零工市场举办康养技能培训班,采用“培训+就业”的“订单式”培训模式,将培训合格的学员优先推荐到商洛心星程养老陪护公司就业,确保学员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今年以来,商南县全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全力推进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计划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900人以上。统筹抓好科技人才引育和高校毕业生、搬迁群众、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其中脱贫人口就业2.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商南县围绕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象、贷款条件和利率、申报方式及办理程序等内容,重新修订完善政策宣传单,深入各镇(街道)大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最新政策,并综合运用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确保基层工作人员规范受理创业贷款业务。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深入园区与小微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积极与各业务经办银行沟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的发放利率,减少创业者个人承担的利息,提高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商南县充分发挥各村(社区)就业信息员作用,摸清全县返乡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技能特长、就业状态、培训意愿等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动态更新,为有组织转移就业提供数据保障。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强化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一次性求职补贴等政策的宣传,做好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为转移就业搭建平台。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和省内区域劳务协作,通过“订单式”培训、“点对点”输送等举措,做大做强“商南技工”“商南茶农”劳务品牌,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将培育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发挥劳务经纪人牵线搭桥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规模化转移程度。围绕“四大名城”建设,结合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实施,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引导不能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到帮扶车间或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就业。
商南县建立以各镇(街道)和重点园区为主、人社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单位联动的用工服务体系,动态更新本地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两个数据库,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结合县域产业规划,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紧缺急需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要;针对未就业劳动者,开展“技能实训+推荐就业”服务,帮助其精准就业。推动零工市场建设,支持零工岗位区域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以即时快招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就业服务,切实发挥零工市场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作用。加大“商南农机手”等劳务品牌培育,计划新培育市级劳务品牌1个以上。积极深挖“商南茶农”劳务品牌潜力,依托茶产业链,继续在提高从业者技术技能素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上下功夫,计划新建“商南茶农”培训基地5个、实训基地5个,年培育“商南茶农”劳务品牌带头人10名,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到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