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田 栋)初夏时节,在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的麦田里,农技人员正手持遥控器操作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药雾如薄纱般笼罩着抽穗的麦苗。村民金保明捧着刚领到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手册》感慨:“以前买农药像‘盲人摸象’,现在纪委盯着农技站把技术送到田埂,还教我们扫码查农药真伪,这心里踏实多了!”
这是商南县纪委监委护航春耕生产的一个生动缩影。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油菜结荚的关键期,该县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建7支“春耕护航小分队”,紧盯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打通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设置不足”“部分镇农技培训存在‘一发了之’现象”……在富水镇纪委的监督日志上,每条问题都标注着整改时限。该县建立“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推动新建农资废弃物回收点23个,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在湘河镇白浪社区小麦单产提升示范基地,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现场,纪检干部正对照物资发放台账核查药剂配比,确保每台喷雾器都精准服务到田。
近年来,商南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群众点单、纪委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机制,协调农业部门,组织20多名农技专家“包镇联村”,在田间地头开展抗旱保墒、水肥管理、病虫害识别防控等实操教学。截至目前,已发放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资料4000多份,为各镇(街道)发放应急防控药剂、微肥等2吨,喷雾器120余台,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示范2000亩,推动防治效率提升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