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日前,陕西水务发展集团商南县供水有限公司与商洛通盛路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家水权交易平台,达成一笔1.4万吨富余取水权交易。此举既提升了水资源配置效率与生态产品价值,也是商南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项重要突破。
今年以来,商南县支持壮大绿色产业,挖掘生态价值,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商南县坚持将茶旅融合作为首位产业,持续做强“一片叶、一条鱼、一棵树、一桌膳、一域游”特色产业。富水茶海等3个万亩茶旅融合产业园的综合配套更趋完善,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9万亩,发展油茶1.8万亩、食用菌1.1亿袋、供港蔬菜3000亩。该县完善了冷泉鱼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10户重点企业,目前已发展冷泉鱼600万尾。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研发“金丝茶宴”“冷泉鱼宴”“珍馐鹿宴”等110道特色主题康养药膳菜品。加快完善秦岭茶乡·归旅帐篷酒店配套设施,建成旅游康养乡村31个、农村景区7个、产业景点28个。
商南县创新路径模式,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聚焦茶叶、旅游、药膳、气候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建立“碳汇+绿色金融”“两山银行”等模式,作出永续化、可量化、金融化、市场化、多元化、系统化“六化协同”的改革部署,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通过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林权、水权、林业碳汇等生态权益交易,拓展延伸价值链,实现生态更美、经济更强、百姓更富。商南县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面推行绿色清洁生产;全面落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三年行动,开展GDP与GEP双考核,创新生态产品认定及VEP项目开发模式,探索开展能耗交易、林业碳汇、绿色金融等试点;加快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制度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努力形成更多“商南方案”。该县积极申报EOD项目,推动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融合互促,切实以生态“高颜值”催生经济高价值。依托生态价值转化金融e站,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出台《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茶叶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上半年累计发放绿色贷款2.64亿元,余额4.51亿元,其中“茶叶贷”1.35亿元。深入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实施4个镇(街道)“双储林”项目建设,签订17.7万亩碳汇开发权流转协议。茶海公园、试马红庙核算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29.9亿元。
商南县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围绕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两大领域,着力推进钒、硅、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中钒昌盛、中剑实业等18家矿产企业完成工艺技改。制定《商南经开区零碳园区工作方案》,赴长沙等地零碳园区实地考察,启动零碳园区创建。强化与中科院地环所合作,镁橄榄岩尾矿全量化综合利用工业化试验获得成功,开展钒、铁等尾矿全量资源化利用工业试验,推动尾矿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形成固废尾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畜禽粪肥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深翻深耕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持续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成果。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持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有效提高科学施肥用药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扎实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补齐补强粪污处理中的短板弱项。指导养殖场户完善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加工、利用等设施装备,不断提升设施装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