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州区

搬出大山日子甜 后续帮扶措施多

2022-11-01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搬迁户在社区工厂上班

  搬迁户群众赵竹爱在剥核桃皮

  “刚搬到移民小区时,因为没有营生,我还专门把白头发染黑,跑到西安工地找活干,结果工地负责人把身份证一看,超过55岁拒绝务工!回家还在纳闷中,没有想到社区给我安置了公益岗,每月有500元收入。”10月10日,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大门内,龙培儒戴着红袖章查验着进出车辆和行人。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连声叫好。

  今年60岁的龙培儒是“十三五”易地搬迁户,2019年,他六口之家分配到120平方米三居室房子。由金陵寺镇任村的高山险路搬迁到城周的绿化小区,土房瓦屋与窗明几净的生活对照,龙培儒自然乐得心里开了花。可是,面对儿子儿媳外出,老伴身患疾病,他还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忧虑。“这下子好了,党和政府为我们搬迁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有了收入保障,搬出来的日子越来越甜。”龙培儒说。

  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商州区全面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大力开展“三巩固、三提升”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稳定就业,强化“5+5”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极大地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从山区到城镇,由农业耕作转向务工就业,农民失地不失利。

  “前山后山交通不便,过去日子难熬得没法说。”30岁的徐毅四年前从杨峪河镇金鸡村二组搬迁到小区后,于2021年3月去西安参加服装技能培训,回来后就进入天姿衣格服装有限公司社区工厂上班,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

  “我家住在10号楼,工厂就在8号楼,中午厂里还免费管一顿午餐,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徐毅说。

  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主任李建涛介绍,楚山社区移民小区共有34栋搬迁住宅楼,安置了全区15个镇办98个村易地搬迁群众1804户7309人,其中易地搬迁户1656户6535人、生态移民搬迁户16户54人、避灾搬迁户168户720人。

  “我们通过‘社区工厂招工就业、社区就业指导站联系就业、社区公益岗位安置、电商孵化中心自主创业、专业化培训就业、民非组织就业、劳务输出就业、抱团组队就业’八种途径,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238人、外出务工就业2381人、自主创业8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0人,就业培训375人次。”李建涛说。

  把“三建三带”与移民搬迁后续帮扶有机结合,是楚山社区探索的有益途径。该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深化“支部+X+贫困户”模式,坚持社区“管房管人”和户籍地“管林管地”功能互补,按照“三建三带”要求,把社区工厂建在易地搬迁点上。目前,楚山社区已建成社区工厂4个,带动200多名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业。

  在商州区俊民林果专业合作社,几十名中老年妇女专心致志地进行核桃加压、剥皮。合作社负责人赵俊民说:“建加工厂三年来,已解决110多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素有“核桃之乡”的商州区,核桃不仅在农民增收中占有一定比重,而且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我每天早上把娃送到城区一小,就赶回来到工厂上班,每月还能有2000多元收入,多亏了社区工厂建在家门口。”易地搬迁户赵竹爱一边剥核桃皮一边说。

  据介绍,楚山社区利用易地搬迁地域和资源优势,推行便民服务保障、就近教育保障、出行便利保障、医疗健康保障、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实行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四级网格管理,开展志愿者便民代办事项等,彻底解决了“非本土化”的后顾之忧,让搬迁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贴心服务。

  • 相关阅读
  • 商州法院开展“百名法官包联百家民营企业”活动

      本报讯 (记者 王孝竹)近日,商州区人民法院多名法官前往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的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开展“百名法官包联百家民营企业”活动。  当天,商州区人民法院与商州区工商业联合会签...

    时间:11-02
  • 火红乡村 甜蜜柿业

      本报记者 杨鑫 王孝竹  丰收的小院  村民采摘柿子  称柿子  村民把去皮的柿子绑成串晾晒  丰收的喜悦  村民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上树采摘柿子  晾晒柿饼  加工柿饼  深秋时节,商州区牧护关镇松沟...

    时间:11-01
  • 打造秦岭原乡世外桃源

      本报记者 赵有良 王江波  栖霞区对口帮扶商州联络组组长、商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丹在闫坪村指导秦岭山水乡村建设。  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山势巍峨挺拔,山林植被茂盛,川道果园连片,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条...

    时间:11-01
  • 果园连片生态美

      本报记者 赵有良 王江波  在苏陕协作资金帮扶下,闫坪村新建的百亩樱桃园。  在苏陕协作资金帮扶下,闫坪村新发展的养蜂产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时间:11-01
  • 社区矫正对象变身 平安宣传志愿者

      本报讯 (通讯员 杨 柳)为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10月28日,商州区夜村司法所组织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夜村镇平安建设宣传活动。  当天,社区矫正对象身穿志愿服...

    时间:11-01
  • 仁和社区 群众安家又安心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10月初,仁和社区搬迁户张博新买了一辆电瓶自行车,保证每天能准点上下班。10月12日中午,在社区钢构大棚里,张博迅速地连接上电源:“电瓶车不能上楼,刚好社区安装了充电设施,骑车低...

    时间:11-01
  • 商洛文艺界走进杨斜镇开展“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志愿服务采风活动

    10月29日至30日,商州区杨斜镇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活动中,有关专家学者先后深入杨斜镇参观了秦王山自然森林公园、砚池河溶洞群、徐家大院古民居、七里峡风景区、西秦关帝庙、千年古刹松云寺、月亮湾红军...

    时间:10-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