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董旦旦
村民采收甜玉米
8月6日,走进商州区大荆镇普陀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株株茁壮的玉米秆上结满了饱满的玉米棒,大豆植株也挂满了累累的豆荚。这喜人的场景,不仅是企业精心种植与科学管理的成果,更是政企合作模式成功的有力见证。
“在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牵头下,我们村与沙河子镇阳光种养家庭农场签订了流转土地130亩、期限为10年的协议。”普陀村村委会副主任吴晓娟说,“时下,农场种植的玉米、大豆丰收在望,当地群众也通过获得土地流转金和务工增加了收入。”
这喜人的场景,同样发生在沙河子镇舒杨村。该村今年试种的甜玉米也陆续迎来了丰收,放眼望去,田地里一株株玉米秆挺拔而立,翠绿的叶子随风摇曳,包裹着饱满多汁的玉米棒子。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穿梭在田间,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玉米。
“党红两口子今年试种的甜玉米非常成功,销路也很不错。我一直在他们的农场务工,主要工作是浇水、施肥、除草等,既能照顾家里还有一定的收入,我很满足。”舒杨村务工群众舒老虎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在沙河子镇政府、大荆镇政府以及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积极牵头和技术指导下,沙河子镇阳光种养家庭农场与大荆镇普陀村、沙河子镇舒杨村成功签订138亩土地流转协议。如今,这里种植的玉米、大豆长势喜人,成为政企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沙河子镇阳光种养家庭农场成立于2017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黑木耳、玉木耳、香菇、平菇四大种类生产格局,其采用的“农场+基地+农户”模式,在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成效显著。截至今年7月底,农场累计向入股群众分红136.6万元,发放劳务费用60.8万元,兑付土地流转费用68.3万元,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等称号。农场负责人党红作为高级职业农民、市级最美巾帼致富带头人,还当选了市、区人大代表及工商联代表,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大代表的实干担当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企业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化农业,今年以来,流转土地138亩,采取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模式,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今,试种的30多亩甜玉米陆续迎来了收获,我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党红说,“下一步,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甜玉米的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沙河子镇阳光种养家庭农场持续引入先进技术和经验打造现代化农场,并培养农民技能,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与此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让群众既获得稳定土地租金,还能就近在农场务工增收,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