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郭乾琪)2月10日,笔者从商州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商州区农业农村局早部署、早行动,全力以赴开展春耕备耕,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抓部署抢农时。围绕全年40.4万亩9.5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及时印发《商州区2025年粮食生产任务指标的通知》,将全年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明确考核指标,夯实工作责任。
抓好农资调运。加强农资市场巡查监管,重点对全区140多家农资经营门店和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无固定场所的经营行为,确保农用物资安全,把好农资市场“入口关”。截至目前,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共组织调运马铃薯种子5800多吨、配方肥5000吨、农药300吨、地膜12万公斤,全力保障春耕生产。
抓好示范点建设。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多方筹措资金130多万元,在夜村、大荆、板桥等镇落实小麦示范点3个450亩,在牧护关、大荆、金陵寺、杨峪河等镇落实玉米示范点2200亩,在黑山、杨斜、牧护关等镇落实马铃薯示范点1150亩,在金陵寺、北宽坪等镇落实油菜示范点1000亩,抓好腰市镇1000亩稻虾养殖示范项目建设,确保全年粮油作物任务完成。
抓科技强服务。及时印发《2025年春播春管技术要点》《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等技术指导文件,组织农业技术干部深入各镇(街道)督促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做好春播春管技术指导。同时,科级领导包抓镇(街道)和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抓项目促产业。围绕“5+5”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抓好食用菌菌袋生产,现已完成2300万袋;持续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完成《商州区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审核,加快大赵峪街道冷水鱼苗种繁育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冷水鱼深加工项目建设,推进全区渔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杨斜镇、黑山镇水毁农田修复,力争3月底前完成复耕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