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勇
北宋时期,与商洛有关的历史名人有寇准、王禹偁、苏辙、吕端、章惇、邵雍、杨文广、司马光等。其中,有3位宰相、1位理学家、1位史学家。
宰相寇准在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时经过武关,并赋诗《秋日武关道中》;翰林学士王禹偁在任商州团练副使一年半左右期间,作诗180余首,吟咏商州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表抒情怀;苏辙登科后,因被委任商州军事推官而推辞,时任凤翔府判官的苏轼多次写家书劝其赴任;被宋太宗赞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曾任商州司户参军;宰相章惇在任商洛县令时,与理学家邵雍、商州知州宋孝孙一起在金凤山西南麓卧牛台赏论牡丹;名将杨业之孙杨文广在任殿直官时被派到商州平定由张海、郭邈山、李铁枪等人组织的商山起义军;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时,作赠别诗《送上洛王推官》和《周寺丞知洛南》。
本文再为读者推送一位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商州知州乐史(公元930—1007),字子正,今江西抚州人,文学家、地理学家。
乐史一生两朝折桂,堪称奇人。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南唐首次开科取士,22岁的乐史名列榜首,授其秘书郎。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后,乐史入宋朝为官,出任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朝廷开科取士,50岁的乐史参考,登甲科进士,又一次荣登皇榜及第,历任著作佐郎、陵州知州、著作郎、太常博士、舒州知州、水部员外郎、黄州知州等职。
乐史一生笔耕不辍,成果丰硕,著有《太平寰宇记》《江南登科记》《唐孝弟录》《唐登科文选》《滕王外传》《杨太真外传》《宋齐丘文传》《李白别传》《颜商实录》《坐知天下记》《总记传》《杏园集》《神仙宫殿窟宅记》《掌上华夸图》《洞仙集》《许迈传》和《绿珠传》等作品共27种、1018卷,4次献书朝廷。王安石称赞其“文辞博赡,材器恢弘”。
《太平寰宇记》是乐史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开始编纂,成书于端拱末年,前后历时10年。全书共有200卷,约130万字,其详细记载了全国13道386州及所属郡县的地理、沿革、山川、形势、风俗、物产、古迹、人物、艺术和传说等。
《太平寰宇记》成为继唐代《元和郡县志》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历史地理名著,是全国方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对后世的地方志影响巨大。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赞叹说:“有宋一代志兴地者,当以乐史为巨擘。”《太平寰宇记》中也详细记载了商州、上洛、上津、丰阳、商洛、洛南“一州五县”的历史人文,并说明乾元县割给了雍州。
乐史在69岁时出知商州。咸平二年(公元999),出任商州知州,五年(公元1002)离开商州,赴京城直史馆工作,在商州任职近4年时间,遗憾其政绩无史料可考。但是,由研究可知柞水县乐氏多为乐史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