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任 磊 林高宏)今年以来,商州区人社局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为目标,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建设,通过逐级构建就业枢纽,为群众提供便利化、数字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推动群众增收。
聚焦统筹规划,织密服务网络。商州区人社局首先对18个镇(街道)及中心城区就业服务资源开展梳理调研,依托原有创业中心和就业社保服务站改建就业服务驿站,其中7个选址在大型移民搬迁点周边;以“万达广场+零工市场+就业中心”为核心,打造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同时,在区电子科技产业园、荆河生态工业园和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分别设立3个“人社服务工作站”。目前,已形成“3+3+7+N”服务网络,即3个园区工作站、3个15分钟零工驿站、7个搬迁点驿站、18个镇(街道)驿站,再加上各村(社区)就业社保信息员,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
聚焦需求导向,精准对接供需。以群众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为核心,统一“家门口”就业驿站标识,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重点群体援助等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缺工即应”快速响应机制,针对比亚迪等企业扩产用工需求,推出“宣传动员+专车输送+健康体检+岗前实训”全链条服务,累计输送劳动力2000余人次;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开设电工、家政、叉车司机等课程 43期,培训174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07人,有效破解“用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聚焦数字赋能与公平普惠,提升服务效能。依托“秦云就业”平台拓展线上服务,提供岗位查询、线上招聘等一站式服务,已发布用工信息16期、岗位8000余个,组织线下小型招聘活动12场、人社进园区活动6场;重点帮扶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1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00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99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98.33%、89.61%、143.14%、112.37%,202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