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州区

唐人咏商州诗拾遗

2025-10-18 08:00:04

来源:商洛日报

  中秋过后,便是寒露。连日来阴雨连绵,不便出门。待在家中读闲书颐情,抄古诗娱手。八月十七,正是寒露。书罢稼轩庚戌中秋后二夕词,不意间发现一首与商州有关的唐诗《八月十五日夜》,遂书之——
  去年今夜在商州,
  还为清光上驿楼。
  宛是依依旧颜色,
  自怜人换几般愁。
  作者为唐代诗人裴夷直。书罢思忖一番,似觉商洛有关的历代诗人与诗文书籍不少,但皆未有此人此诗印象。保险起见,又查阅了《商洛古诗文选注》《商洛古诗精选》《商州旧志古诗文校注》等书,果皆未收录。
  裴夷直,字礼卿。吴(今苏州)人,郡望河东(今山西永济)。宪宗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任右拾遗。大中十年(856)授苏州刺史,次年转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官终散骑常侍。其诗多为绝句,内容以感怀酬赠之作为多。《全唐诗》录存其诗57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全唐文》录存其文一篇。猜想裴夷直由苏州转赴华州、潼关任职,途经商州驿站,恰逢中秋,他乡望月,对景感怀,印象深刻,次年忆之,依然难忘,故有此作矣!
  无独有偶。网上搜索有关寒露诗词,又发现以《述怀》为题的三首诗,亦未见过:
  其一:
  家住驿北路,百里无四邻。
  往来不相问,寂寂山家春。
  其二:
  南冈夜萧萧,青松与白杨。
  家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
  其三:
  白草寒露里,乱山明月中。
  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
  此诗作者有点奇怪,署名为“唐·商山客死生”。网上搜索,遂知此乃唐代一位佚名诗人的化名,此《述怀》三首存于《全唐诗》及后世诗文索引。
  进一步查找资料,言“商山客死生”实为落第书生祖咏之孙祖价。祖咏广为人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可谓脍炙人口。而祖价并不知名。但唐人笔记小说《会昌解颐录》中却有记载。
  《会昌解颐录》是唐代一部以仙异鬼怪故事为主的笔记小说集,现存佚文多载于《太平广记》等文献。其内容主要记述奇闻逸事。该书在历史文献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书中部分故事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广泛性,展现了笔记小说与文学史的交织。
  据《会昌解颐录》记载,祖咏的孙子祖价科举落榜之后,开始四处漫游。这天来到商山,已是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祖价因家道衰落,穷困潦倒,无钱住店,望着驿馆而不得入。只好又行了数里,住在了一座破落的寺庙中。其时中秋已过,正是寒露时分。当晚的月光格外明亮,便于院中徘徊。忽然一位书生模样的男子从殿后翩然而来,施礼问候。交谈中,发现这个书生博学多识,谈吐不俗,祖价与之相谈,甚是投机。聊起作诗,书生说:人作诗,是为了抒发情怀、讽喻事物。如果不够精妙贴切,就不能打动人心。二人相谈甚欢,不觉已至深夜。拱手惜别之际,书生即兴吟诗以赠。便是上面的三首《述怀》。
  第二天,祖价询问当地百姓,得知这一带数里内无人居住,只有一位远来书生,早已故去,葬于寺庙南侧的山冈上。
  祖价细细品味这些诗句,方才明白对方乃幽灵显现,于是写下祭文,凭吊之后便匆匆离去。这三首诗的作者,记为“商山客死生”,想必是祖价录下诗作后给加的名号吧。
  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本人近日新见唐人咏商洛诗作,窃以为喜,只检索到以上资料,志之留存,并就教于方家也。

  • 相关阅读
  • 商州精准监督管好农村“三资”

      本报讯 (通讯员 石 涛)“截至目前,推动排查整改问题20个,查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5件,党纪政务处分29人,推动‘银农直联’线上支付覆盖率达到70.8%……”这一组组数据,是商州区纪委...

    时间:10-18
  • 商州“五个聚焦”推动文旅事业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白荣荣)今年以来,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五个聚焦”为抓手,推动全区文旅事业取得新突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称号。全区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时间:10-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