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柞水县全国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率先通过商洛市普查办公室验收,完成了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2012年国务院安排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普查从2012年12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2013年全国正式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柞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柞水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县长李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文广局局长李亚斌担任,负责全县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全县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柞水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下发全县各部门组织实施。10月中旬,按照普查安排,针对柞水县文物业务人员少的实际,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17人参与柞水县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工作。对全县470个国有单位进行调查(其中、机关单位225个,事业单位223个,国企单位20个,其它2个),发现收藏有文物的单位3个,收藏文物613组件。其中,柞水县博物馆605件、柞水县图书馆5件、柞水县档案馆2件。
2015年柞水县普查领导小组,从县博物馆、局机关等单位抽调3名干部组成普查队,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对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文物613组件文物进行进行信息采集录入。
日前,柞水县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顺利通过商洛市普查办公室验收,完成了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