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的吃喝住行、子女教育、看病就医、房畔子、地界石、房前出路、房后滴水、邻里关系等,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我们不重视,忽略了,或者工作做得不到位,就有可能积攒下不稳定因素,就有可能引发大乱子,这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柞水县瓦房口镇党委书记侯永亮同志讲到。
针对农村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矛盾纠纷,瓦房口镇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做到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变治标管理为治本管理,牢牢掌握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主动权,创新矛盾纠纷排查新机制,逐步探索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法制化新路子。
瓦房口镇要求村级坚持周排查、重点排查、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专项排查,对可能引发择机越级上访的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调处。同时,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要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对可能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预警性信息,应积极核实并报告镇党委、政府,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要按照处置预案积极疏导调处,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为了方便群众找干部反映问题、处理问题,镇上将所有机关、单位、村社干部的头像、职务、所在单位等内容制作成胸牌,要求干部上班或执行公务时必须佩戴在左胸醒目位置。同时,在接待大厅摆放工作人员去向公示牌,方便群众来访找人和监督检查。并且,建立来访群众家庭基本情况、所反映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来访愿望、诉求主张等信访记录档案,做到谁接访、谁负责、谁跟踪,直至息访罢诉、案结事了。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运用,从源头上、基础上夯实了社会管理,真正将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情感融洽在基层,实现了矛盾纠纷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