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以维护水生态环境为中心,结合“四乱”整治和“河长制”管理工作,创新机制,依法治理,积极推进河道水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全县所有河流出境水质达到二级,做到一江清水供京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社会共管”的原则,将县、镇、村三级河道管护纳入三级行政一把手工程,县长亲自担任河道总督长,确定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担任干佑河、社川河、金钱河、金井河四条大河流域的县级河长,流域辖区镇长和村长担任镇级和村级河长,并明确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印发了《柞水县实行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签订了县级、镇级河长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
二是结合区域实际,加强河道治理。深化实施“一河一策”,将河长制与美丽乡村、污染防治、水土保持、资源管护进行同步推进。围绕“河岸整洁、河面清洁、河流畅洁、河岸绿化、村庄美化、水质达标”目标,集中开展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先后投入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通过中小河流治理、丹治、小流域治理、小农水、险工险段、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两岸绿化率达96%,河流流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加强源头治污,改善基础环境。对县城供水、集镇供水、陕南移民搬迁点供水、引干济石引水等水源保护区严格管护,对划定流域开发区进行有序开发,同时不断增加农户垃圾箱配置,收集集中处理,消除农村面源污染,对畜禽养殖和农家乐进行动态监管,堵绝粪便直排河道和垃圾污染河道,对病死畜禽实行远离水源和河道深埋或焚烧。累计改厕改圈320个,关闭造纸厂4家、石料厂3家,取缔砂场、砖厂12家。建成了下梁污水处理厂和牛背梁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达90%,日处理能力4000吨,污水处理率达80%,镇村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达70%以上。
四是狠抓采砂管理,确保河道安全。制定了全县河道采砂规划,设定了禁采区和禁采期,并在全县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年活动。成立了由水务局牵头的专门督查组,不定期对辖区流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目前,共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2份、《责令整改通知书》40余份、《停业整顿通知书》9份,查处违法采砂案件3起,设立河道采砂标志牌10个、禁采标志牌4个。印发宣传单2000份、出动宣传车10台次,悬挂横幅13幅,有效维护了河道采砂秩序。
五是加强资源整合,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政府组织、镇办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整合生态建设、河道治理、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用于河长制管理工作,已落实河道治理和保洁资金120余万元。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监管,定时对河道漂浮物进行打捞。积极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确保沿线垃圾的集中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100%,避免二次污染。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严格督促考核。通过世界水周、中国水日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环保法》、《水土保持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河长制的职能和作用,使《河长制》的任务与目标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爱护河流,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同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并实行“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形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