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了复合型、服务型、创新型干部培训工作,近三年,在“三大基地”安排主体班次挂职锻炼培训25期,赴镇挂职锻炼开展2期,共计培训干部1135人。其中,工业经济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创办以来,已举办主体班次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干部500余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80人,民营企业主100人,工业经济管理人才200人。先后组织9批(次)300名干部在培训基地进行理论培训后,组团赴苏浙地区开展“三化建设”考察活动。
二是开展流动党校送学,各类人才县级培训全覆盖
2011年以来,洛南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流动党校”送学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产业基地、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六进”活动,每年集中组织开展两期,实现农村、企业等生产一线各类管理、技术、营销专门人才县级培训全覆盖。
“流动党校”的师资,以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县委党校的理论骨干和讲师为主体,聘请政法、农业、经贸、旅游、城建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坚持“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采取“分层实施、分类培训、按需施教、上门送学”的办法,直接到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组织开展集中培训。采取“菜单式”教学模式,每年在启动“流动党校”送学培训前,县委组织部都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县镇村各级干部的培训需求,以党员、干部需求“拟菜单”,让镇(办)和县直部门“点菜单”,“流动党校”按照基层干部的“口味”设计和打磨特色课程,体现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风味”,开展教学活动。
近三年来,“流动党校”常态化送学,先后组织了360余场次的主体班次轮训培训,培训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15万人次,汇编印发《“流动党校”送学培训资料》6期、3000余册。“流动党校”培训模式,既接地气,又务实管用,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降低了培训成本,增强了培训实效,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三是突出“四大体系”建设,构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常态长效,网络是平台,师资是关键,基地是依托,制度是保障。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洛南县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五位一体”培训模式和“流动党校送学”为主要举措,以“四大体系”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干部教育、人才培训长效机制。
建立了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行政学院)等县直部门和各镇(办)配合实施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调配、组织实施和管理考评体系;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三大人才培训基地”和两个干部德政、廉政教育培训基地,主体培训班次包括县直经济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培训班,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班,优秀副科级干部挂职锻炼班,企业家队伍短训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和企业策划短训班次,采取“五位一体”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健全了各类专业人才和干部培训经费保障、定期外出考察、学员管理、培训基地管理等制度。各镇(办)创办了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发展,城建、旅游发展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不同领域的生产一线干部和人才培训基地,也都统一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满足不同层次干部(人才)培训需求;采取“外聘内请”相结合的方式,选定100名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理论骨干和优秀领导干部,专兼职教师,每年给他们分配调研和教学任务。在“洛南党建网”开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栏目,建立远程教育信息网,开设网上课堂和在线教学,加强干部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办法,分类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