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洛南卫东:秦岭深处的“小香港” 期盼厂房再利用

洛南卫东:秦岭深处的“小香港”

2013-03-25 15:04:50


卫东变电站已改造成西北首家电力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当年的卫东百货商店里商品一应俱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在陕甘宁等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又称三线建设),洛南县境内的卫东镇就曾是一些企业的驻地,曾有数万人工作、生活在这里,其建筑面积、人口规模、现代化程度、医疗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当年商洛地区城区,被称为“小香港”。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些厂企相继搬迁去往外地,山沟里也留下了许多人的记忆……

  辉煌

  上世纪秦岭深处的“小香港”

  初春时节,记者沿洛(南)洪(门)河公路一路向西拐入了洛南县卫东镇境内。刚走进镇子,就有人挥手拦车:“你们得是去电力博物馆呢?”此人正是记者联系的向导老杨,随后,老杨带着记者来到附近一处三面环山的山沟,远远望去,巨大的变压器、高耸的电线杆映入眼帘。

  “四十多年前,这个变电所可是大功臣呢,也是当年这里的缩影,沟里的‘四厂一院’(四个工厂一个医院)的生产、生活用电都是它供。”老杨指着变电所门口挂着的“商洛电力博物馆”牌子,感慨地说。

  据资料记载,从1964年到1978年,我国在中西部省市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启动了号称中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三线建设”。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指包括陕西、甘肃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等13个省区的后方地区。

  卫东镇的“三线厂”从1963年开始动工,大都依山而建,穿插在群山峻岭之间。这些大型工厂的到来,让这个寂静的山间小镇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那热闹劲就连当时的洛南县城,甚至商县都比不上。一眼望去全是灰色的高楼,厂房、食堂、粮站等一应俱全,人口有接近2万余人呢,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小香港’。”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上世纪60年代,卫东镇云集了四家工厂和一家职工医院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四厂一院’在国家的特定时期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方面,它们对这里发展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曾经在卫东镇工作过的老工人说。

  记忆

  县城姑娘争着嫁卫东小伙

  3月中旬,记者漫步在卫东镇四厂区时,看到这些掩藏在山沟里的灰色厂房,装修精巧的家属楼除了年久失修,玻璃门窗破损外,依然不失当年的风采。高大的岗哨楼默默地履行着它的职责,山坡上用石头垒起来的护坡、院子里高大的白杨树、墙壁上的最高指示、国营旅社等等,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过去……

  记者看到,这个镇上最大的工厂医院里高大的六层门诊楼前,斑斑驳驳的木头牌子依然悬挂在大门口。一处挂有大红五角星的大楼上用水泥浇筑的“保障供给发展经济卫东百货商店”十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看到记者拍照,几位老人围过来向记者讲述当年的卫东镇,“这家医院的医生水平高,就连商县人生病都要托关系到卫东镇的工厂医院就诊呢……刚开始看着城里人穿的裙子、喇叭裤眼热,后来厂里招了临时工,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穿戴打扮了。”老人们激动地说道。

  从1966年起担任西湖村会计至今的周道荣老人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老周告诉记者:“东湖和西湖村共有村民1800多人,过去穷,村里的小伙子连个媳妇都娶不下。‘四厂一院’建好后,来了接近2万名工人,很多村民也被招去当了副业工,一天能挣一块五毛钱,家里经济好转了,四里八乡的姑娘都以能嫁给卫东人而自豪。”

  搬迁

  村民都舍不得大家走

  3月20日,记者有幸见到曾是卫东镇“四厂”中某厂的副厂长、现已移居西安的陈克英老人。今年78岁的陈老告诉记者,1965年,为了响应毛主席的“骑着毛驴也要建设三线”的号召,他从山东济南来到陕西洛南县。

  “最初选址的地方并不是卫东镇,北京来的飞机在上面飞了再飞,觉得不行,还得往山里走,最终才选址在了卫东镇。刚去的时候那里没什么住户,村民一家和一家人离得特别远。我们一起来的天津、北京、南京等地方的人到达卫东镇时就住在村民家里,家里住不下就住在村民的牲口棚里,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建好了厂房和住房。”据陈老讲,那时吃红薯、吃菜要去华县拉运,吃西瓜要去大荔县拉运,吃大米要去南阳县拉运,生活比较艰苦。工人们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很好,每次从外地拉回来的粮食都会给当地村民分一些。而洛南县对卫东厂的建设也提供了很大帮助,在粮食供给最艰难的时期给他们供菜、供粮。

  当记者问起当年工厂搬迁时的情景,陈老泪眼婆娑地连连摆手说:“厂子搬走的时候,村民舍不得大家走,但还是给大家帮忙搬东西,收拾设备……这里也是我们年轻时实现梦想的地方,大伙不愿离开,乡亲们更是舍不得啊!”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陈老和以前的同伴们看到记者拍摄的照片时特别激动,不断地说:“这就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厂子,这个板报现在还在吗……回到城里最怀念的是那个时候和村民一起盖房子、收麦子的场景。”据陈老说,很多人想组织退休的老工人们再回趟卫东镇,后来考虑到老人们年龄和身体问题,而最终放弃了。

  期盼

  老厂房再利用迫在眉睫

  在卫东镇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能不能找一些企业来投资,这么大的厂房闲着也是浪费啊!”村民张南方说,“四厂一院”搬走后,卫东镇的经济下滑很快,村民的生活由之前的让邻村羡慕变成现在没有人来的困难局面。

  记者从洛南县官方得知,目前,商洛最早的洛南变电站,已改造成为我省首座电力历史博物馆商洛电力历史博物馆。据了解,110千伏洛南变电站位于卫东镇火寨村,始建于1967年,用于该地军工厂供电,是当时商洛地区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四厂一院”的整体迁出及电网建设速度加快,原变电站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还由于这座变电站系统设备老化、损耗增大等因素,商洛供电局结合实际,于2011年10月将运行41年的变电站撤出运行,并保留现状就地建设成为商洛电力历史博物馆。

  “把老电站改造成博物馆,据说还是西北第一家呢,能把变电站利用旧物改造成电力博物馆算是‘废旧利用’,好歹发挥了它的作用,也算是历史的见证吧。”向导老杨说。

  除此以外,当地一位政府干部告诉记者,目前县上已将卫东镇这片老厂区规划为医药化工园区,同时省政府也将其批为省级重点区之一。预计园区占地4平方公里,包括现有厂房及生活住房38万平方米,专用公路与省道相接,是在原“三线”建设的“四厂一院”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园区。(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 张红中)

  • 相关阅读
  • 市民为保护秦岭建言献策 违规开发者逐出西安市场

      8日,市法制办召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来自省秦岭发展研究会、西北政法大学、莲湖区北院门街办等单位的11名听证陈述人,对《条例》(草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西安市...

    时间:03-11
  • 单车游成西安市民旅游新风尚 3条线路带你领略秦岭风光

      2月23日上午9点,南郊西万路十字西南角方向,三三两两身穿各色冲锋衣、脚蹬山地车的市民从北边陆续赶来,他们停下车子有人去买放心早餐,有人在整理自行车,有人在一起聊天。“快到了吧?”在西安某银...

    时间:02-28
  • 柞水:秦岭深处的冷水鱼养殖

    鱼儿被捞了上来 万良贵的养殖场  本网讯 (记者 贾书章)冬日里的柞水寒风刺骨,冷气逼人。但在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的龙潭特种鱼养殖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大池子里的虹鳟鱼,那些黄颜色、黑...

    时间:02-27
  • 2012年度商洛十大最具经济影响力品牌 “秦岭泉茗”

      2008年市政府推动全市茶叶产业发展,针对全市4个产茶县名优茶产量少、品牌相对较多的现状,积极推动茶叶品牌整合,统一品牌名称经征集筛选定为"秦岭泉茗",并于2010年由市茶叶协会申请注册为商标,2011年5月获得...

    时间:01-31
  • 飞出秦岭的雄鹰

    高巨龙,祖籍陕西延安,1958年3月出生于商洛专区邮电局的一个干部家庭。在大跃进年代出生的他,家中大人无法照料,就用一根腰带拴在炕上,任他尽情哭闹。...

    时间:01-28
  • 政协委员建议秦岭北麓撤村进镇 建20个示范镇

      加强生态保护 建设生态小镇 打造文化交通长廊  保护发展北麓 让秦岭常绿常美  “秦岭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就能惠及西安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

    时间:01-22
  • 商南:投巨资 秦岭明珠更璀璨

    为解决高中学生上学难及城区初中大班额问题,2008年,商南县在县城南郊征地213亩,启动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的鹿城中学。...

    时间:01-10
  • 秦岭北麓一轴四区六廊八心 构建山水田园林城

    昨日记者获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秦岭北麓西安都市农业示范区规划(2012—2020)》。...

    时间:01-08
  • 秦岭有古道

      深秋的一天,几个人相约去走柞水境内的秦楚古道。元周弟驾车,大早赶至柞水县城吃早餐,再顺省道直到秦岭终南隧道旁边那儿进入一条沟。听人说,古道与高速公路大致在一个位置和方向,只不过高速公路穿隧而过,而...

    时间:12-27
  • 柞水:秦岭深处的宣讲会

      本网讯 (陈鹤 张萍)12月3日,秦岭深处的柞水县丰北河镇寒风凛冽,可丰北河村会议室内却暖意融融,二十多名党员、村干部认真听着镇财政所长李军民宣讲十八大精神,他们学政策、议项目、话增收,说到开心处,不时...

    时间:1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