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飞出秦岭的雄鹰

2013-01-28 17:56:47 来源:

  “10、9、8……3、2、1,点火。”随着指挥长的一声命令下达,酒泉、西昌、太原等航天基地一次次大地轰鸣,一艘艘航天器、一颗颗人造卫星腾空而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部队的导弹一次次刺破长空准确命中目标,神舟飞船、嫦娥工程、天宫一号、风云二号等等高、精、尖科技成果,充分显示了中国科技事业和国防事业的高速发展,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在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研制的专家队伍中,有一位来自秦岭深处的商洛汉子,他就是材料工程专家高巨龙。

  艰难岁月

  高巨龙,祖籍陕西延安,1958年3月出生于商洛专区邮电局的一个干部家庭。在大跃进年代出生的他,家中大人无法照料,就用一根腰带拴在炕上,任他尽情哭闹。能走会跑时,又赶上了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在难以吃饱肚子的情况下度过了童年时光。刚上小学二年级,他和同龄人一起成了“红小兵”,走出教室去学工学农,扛着红缨枪参加“文化大革命”。后来,因父亲被打成走资派,他也成为黑七类的“狗崽子”,被同学欺负凌辱,受尽了社会白眼。一家人被赶出邮电局,在东关、大巷子、南街等地辗转搬家数次,七八口人经常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黑屋里。为了帮助家里渡过难关,他跟着二哥夏天拔麦茬,秋天挖玉米根,冬天捡煤渣、砸石子,小小年纪便尝遍了生活的艰辛。1974年高中毕业时,他因左肘受伤致残免于上山下乡,去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工人。

  当了工人之后,实践使他认识到,没有文化就难以在工作中有所成就,便渴望着有一天能走进大学校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借来了初、高中课本,工作之余、节假日以学习为乐,不懂的地方找老师请教。1977年国家恢复中断了十几年的高考,他激动得几夜睡不着觉,决心要圆自己的大学梦。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录取,进校后被分到玻璃钢专业。这是一个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陌生的学科,离他原来想学的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相差甚远,但他听从学校的安排,开始了大学生涯。

  通过学习,他了解到玻璃钢实际上是我国的习惯叫法,学名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才从西方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轻质高强、耐磨、耐腐蚀、绝缘、热性能良好等特性,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主要用于军工产品。这种新型材料的军工应用性能,激起了他极大的学习兴趣。已恢复工作的父亲和在部队服役的二哥都非常关心家中第一位大学生的成长,经常写信鼓励、帮助他,更让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决心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哈尔滨的冬季非常寒冷,对于从小怕冷的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稍不注意就会引发重感冒。大二的冬季,他感冒非常严重,高烧40度,嘴角烧起了水泡,嗓子肿得水都咽不下去。因面临期末考试,他不顾医生劝阻,拿点退烧消炎药就回到了教室,坚持复习,直到考试结束才被同学们又送进了医院。大学四年时间,为了节省花销,他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刻苦学习中,寒暑假很少回家。他说,自己笨就要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要笨鸟先飞。凭着这种自小养成的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

  献身国防

  大学毕业后,高巨龙进了具有国家一流科研实力、承担军工科研项目的国家建材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成为一名材料工程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多为国防军工项目。搞科研是严谨的也是十分枯燥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他凭着西北人特有的淳朴和执着,扎进实验室,深入试验现场,面对眼花缭乱的实验数据,从失败中寻找原因,重新调整方向,锲而不舍地坚持着,直到攻关成功,夺得一项项丰硕成果。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