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贾平凹与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

2015-12-24 09:21:04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黄元英 王思怀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字:我是商洛人,故乡一直是我的创作基地。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字:我是商洛人,故乡一直是我的创作基地。

2015年5月,商洛学院“评估”期间,贾平凹先生在赠送给专家组的书上题字。

2015年5月,商洛学院“评估”期间,贾平凹先生在赠送给专家组的书上题字。

2014年11月,贾平凹在商洛学院举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2014年11月,贾平凹在商洛学院举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写的校训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写的校训

  虽然已是过去,记忆亦然清晰而温暖。5月中旬,商州的天空纯净瓦蓝,富氧的空气沁人心脾。雨过天晴,商洛学院校园干净如洗,花艳草绿,树叶闪亮。万名师生精神抖擞,紧张有序的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校园弥漫着一种全力拼搏又忐忑不安的紧张气氛。就在最需要鼓劲加油、助推一把的时刻,我们的平凹教授回来了!喜讯传开,全校师生的心情和表情一下子灿烂活泛起来,纷纷赞叹“贾老师这人对咱学校真够意思!”“真够意思”是商洛方言,表达对人的高度认同、特别崇敬。支撑这方言表达的,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家和一座秦岭深处的山水小城、一所蓬勃向上的地方高校30年来的深厚情谊。
  平凹唱响了商州
  平凹在商洛生活了19年才去了西安。商洛的山水草木、阳光空气、玉米土豆、世风民情,养成了他的气质秉性和生活习性,也决定了他难以改变的心灵底色。商洛,即平凹笔下的“商州”,这里涵养着他的生命根须和童年情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基地。平凹的“商州”,亦如老舍的“北京城”、孙犁的“白洋淀”、沈从文的“边城”和莫言的“高密”。平凹因“商州”这块文化胎记而驰誉文坛,商州也因贾平凹这张名片而知晓天下。“商州”成就了平凹,平凹唱响了“商州”。五年前,平凹为故乡写了一首歌《秦岭最美是商洛》,后经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谱曲、著名歌唱家谭晶的演唱,成为歌唱商洛的最美旋律,“秦岭最美是商洛”也被誉为“一句话的经典”。商洛学院是商洛的最高学府,其特殊作用无可替代也不言而喻。平凹对这所高校关爱有加,在学校由商洛师专成长为商洛学院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全校师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感受到他的力量。平凹的牵挂、关爱和助推,丰富着、温暖着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商洛师专刚刚与商洛师范学校分离,从商州东龙山迁移到现址,晴天一身灰土,雨天两脚黄泥,师生戏称筒子鞋为“校徽”。校园里的人行道,都是师生一撅头一撅头慢慢挖出来的。学校临时搭建了二百多平方米的牛毛毡简易房,作为学校食堂。正在修建的食堂兼礼堂(报告厅),也只是钢筋水泥框架,还没有完工。当时已在全国文坛声名鹊起的贾平凹,就是在这样的毛坯房“礼堂”里,和京夫、费秉勋、孙见喜等著名作家和学者,为师生讲文学谈创作,为学校发展鼓劲加油。那是1986年6月13日至15日,中文系举办“文学评论与创作讲习会”,秦岭深处的大学生,货真价实地、美美地过了一把追星瘾。这次讲学,其实是在秦岭深处播撒文学的种子,学生大开眼界,心中荡漾着文学梦想:这商洛山里竟然出了这么多文学家,不由自主地仰望起文学来。活动结束时,平凹应邀给中文系题词“钟秀”,给教务处题词“教学相长”。当时,笔者还是刚到中文系任教一年的毛头小伙,也想请贾老师写幅字,他问“写啥?”我说自己是学历史的,就写“求实”吧。他就写了幅“求实”,并落款“王思怀正之”。一年后,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这“商州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并获美国美孚文学奖。有人不禁感慨,“当时还没看出来,那么朴素又嘴笨的一个人,还能咥大活!真本事,不是吹出来的。”

 1/6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