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在商洛山中行医的医学博士

2016-01-07 09:21:3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记者 王尚锋 杨 鑫

郑孔江在病房为患者诊查

郑孔江在病房为患者诊查

  他面阔耳大,慈眉善目,戴一副深度近视镜,笑迎每位病人。他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山东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多年的学习、研修和临床治疗工作,并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医院业务院长。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优厚待遇唾手可得时,不到50岁的他毅然辞去外地优厚待遇返回商洛,甘愿把一技之长奉献给父老乡亲,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诊治。他就是商洛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郑孔江,人们亲切地称他“郑博士”。

  立志学医改变命运

  郑孔江是山阳县漫川关前店子村人,自小家庭极为困难。当时,常常会看到一些乡亲因病返贫生活极度困难,这给他留下深深地烙印。在学中医的堂叔的劝导下,他决定用知识改变命运,毅然选择学习中医。高中毕业时,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陕西中医学院。

  大学期间,郑孔江家境依然困苦,但他喜欢看书,凡是看见书店有自己喜欢的书,就下定决心,饿上几天也要把书买回来。一天,他想到买不起书何不抄书。从那以后,一有时间,他就走进图书馆,埋进书堆里抄书。感觉书籍太多,抄不完,他就抄杂志。他先把建国以来中医方面的杂志都阅读一遍,对书上说的效果好的论文经验什么的,就抄到笔记本上。

  大学五年,他几乎没有外出游玩,假期和周末就摆地摊、卖冰棍、看教室……凡是能赚钱的门路他几乎全干过。大学期间,郑孔江花了家里不到1000元的费用。五年时间,他持续抄了90多万字的医书,毕业时,已经知道了全国当时中医名家的经验是什么。毕业后,郑孔江又把原来的中医教材看了三遍。后来,在多年内科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进修和上研究生,利用五年时间,基本上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病等方面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了然于心。

  学生时代成“座上宾”

  由于郑孔江勤学善思,一些知识就熟记于心。大学期间,一到假期,郑孔江就回到家里为附近群众看一些感冒方面的病。

  1987年春节过后,郑孔江准备正月十四上学。正月十三,弟弟的一位高中同学让去给他奶奶看病。当时,郑孔江读大二,学过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也是刚学完。据介绍,这位老奶奶年前腊月二十七洗头后,就发烧怕冷头痛全身痛,十几天了都不吃饭,每天输了点液体也不见好转,而且卧床不起了。家里先后也请了七八个医生看病,却没有效果,家里把后事都准备了。知道郑孔江是上中医学院的,所以请他去。一开始,郑孔江听说那么厉害不敢去,后来郑孔江鼓起勇气,拿了一本《方剂学》匆匆赶去。

  郑孔江翻岭步行二十多里路,天黑赶到老人家里。只见家属把棺材已经抬了出来,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友正在吃饭。老人的弟弟也是个中医大夫,有六十多岁,对病人病情一筹莫展。郑孔江看到病中的老人七十八岁,问老人话对答清晰,就把脉了半小时,感到没有出现停顿的脉搏,就说没有事。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也很担心,即刻开了一个方子,就是方剂学里“荆防败毒散”原方原量,考虑老人体虚就加一味黄芪补益正气。

  方子开完已经晚上七点多了,老人家里派了两个年轻人到漫川去买两副中药。老人儿子就安排郑孔江在一个酒席下席边坐着。晚上九点,药买回来赶紧煎药。九点半左右煎好,他嘱咐第一道药分两次,一个小时内喝下,到十点半,他去看病人,病人说身上有“咯咯蹦蹦”的响声,他说赶紧熬第二道药,煎好就喝吧。到晚上十二点了,他困了就在门边睡着了。大概到一点了,病人儿子说老人想喝点米汤,他说赶紧熬米汤,问出汗没有,儿子说老人头上有点汗,他说赶紧煎第二副,嘱咐到两点和早晨六点之间喝完。他让病人儿子给找个睡觉地方就睡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