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秸秆产业 破解禁烧短板
柞水县杏坪镇肖台一组陈姓村民告诉记者,前几年,政府出台了相关禁止焚烧秸秆的规定,每年的夏收和秋收之际,镇上还和村干部一起包村监督,防止群众焚烧秸秆。起初,群众还响应秸秆还田,后来群众发现实行秸秆还田影响农作物种植,就偷偷趁着天快黑了焚烧秸秆,久而久之,管理松了群众焚烧秸秆的又多起来。
秸秆禁烧,越禁越烧。那么,禁烧工作难的“短板”何在?
“秸秆综合利用,看上去很美,秸秆工艺品、秸秆炼油、秸秆地板等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企业在我市还是凤毛麟角。”常年研究农业产业发展的商洛市副县级调研员任杰觉得,需要引进大型利用秸秆的企业。“要给秸秆处理企业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能力完成正常运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把农民和企业这两头都调动起来,壮大我市秸秆产业发展,相信扑灭秸秆之火并非难事。”
任杰介绍,就拿麦秸秆来说,目前商洛麦秸秆的利用,规模稍大的只有洛南县保安镇农村妇女屈军侠创办的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这种小麦秆是纯天然的,巧手合作社将挑选处理过的麦秸秆,再掺合包谷皮编制的工艺品很受市场欢迎,都卖到国外了。”任杰说,但是“巧手”目前规模还不行,还没扩大到全市各县区,形成强大的产业链,调动农民积极性,把麦草秆变废为宝。
在任杰看来,全市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就要鼓励因地制宜搞农业产业,而秸秆产业里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就是缺少这样的企业。“政府花大力气用在秸秆焚烧的堵上,不如在疏上下功夫,加快引导秸秆利用。”任杰说,目前,秸秆的循环经济利用方法已经有很多,秸秆腐烂还田、饲料青贮等不少基础技术都已成熟,而秸秆固化成燃料、材料等新型技术也不断稳定,利用模式日渐清晰。“要调动市场主体,让秸秆加工企业和农民都有利可图,原料供应稳定,销售渠道畅通,才能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形成农业循环经济链条,才能最终消除田地秸秆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