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刘治国随大军渡过长江,南下浙江、福建,经贵州进军大西南,力克重庆、成都,一路势如破竹。四川解放后,他们又投入到紧张、激烈的西南剿匪斗争。
(五)西南剿匪斗争
我国西南地区多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分布其间,石灰岩地形造就的奇山异洞为占山为王者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这一地区历来土匪众多,他们神出鬼没、打家劫舍、为害一方。蒋介石在西南面临崩溃前夕,一面组织正面抵抗,一面开设“游击干部”培训班,派遣大批特务,发展西南地方武装,更是把整个大西南搅得乌烟瘴气,成为当时全国匪患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迅速平息匪患,西南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抽调重兵,采取划地区包干的办法,展开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刘治国所在部队奉上级命令深入川、黔、湘交界的武陵山区,一方面组织开展清匪反霸斗争,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地方政权。
由于这里是汉族和苗、土等少数民族杂居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语言不通,加上当地群众被土匪祸害怕了,工作开展起来难度相当大。一天,刘治国和营部支书、文化干事3人到驻地不远处一个翠竹满山的小山村发动群众。进村后,正是吃饭时间,村民都蹲在自己的茅屋前喝着碗里的稀玉米红苕糊糊,清汤见底的稀糊糊上面放些盐渍辣椒或玉米泡酸菜,见到刘治国等“不速之客”后,都用惊恐的眼光看着他们。刘治国见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赶紧拿出战士们捐赠的旧衣物送给他们,但他们吓得谁也不敢要。突然,从一个茅草屋里传来一个女人悲呛的哭声,刘治国他们借着哭声走进破屋内,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可能误食了什么东西,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刘治国赶紧给孩子诊治、服药,不一会,孩子吐了一次,慢慢好了。刘治国这才打量一下这个四处漏风的家,只见炕上一床棉絮破旧得看不清颜色,除过锅灶及几件简单的农具外,再也看不见其它物什。两个孩子,男孩五六岁,女孩两三岁,全都光着屁股。
见来人救好了孩子,夫妇俩感动得要给刘治国下跪,他赶紧把他们扶了起来。随后几天里,营部文书让这家男主人把全村的人都召集在村前的坝子上,给大家讲穷人为什么这么穷、地主是怎样剥削穷人的、北方的穷人是怎样翻身的,讲我军剿匪的形势和决心。就这样,他们一个村一个村地做工作,逐渐取得了大家的信任,群众很快发动了起来。
到1950年底,川、黔、湘边境大部分匪患基本被肃清,刘治国也因在剿匪斗争中的突出表现,继淮海战役之后再次荣立二等功。
(六)抗美援朝,奋战在三八线上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
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共和国的领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毅然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这是一个初冬的夜晚,从风城至丹东沿线各车站,满载部队和各种武器的军列整装待发。刘治国乘坐的这列军车,紧靠机车的几节车厢装着弹药、医药、重要作战物资和战地救护器材,为的是遇敌空袭时,机车只带前面几节车厢隐蔽,人员则可以离开列车向铁路两侧撤离。
夜幕降临,大军乘着夜色跨过鸭绿江,向着异国他乡的朝鲜北部重镇介川急驰。深夜到达介川后,刘治国带领团卫生队部分卫勤人员到一个朝鲜小村庄宿营。天亮后,走出屋门的朝鲜阿妈妮(朝语“大娘”的意思)见他们宁愿在屋外露营也不愿进屋打扰老百姓,虽双方语言不通,便打手势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屋内。见主人家的小女孩正在发烧,不停地咳嗽,刘治国赶紧给小女孩诊治服药。等傍晚他们出发时,小女孩病情减轻了很多,热情的阿妈妮端出一篮鸡蛋相谢,被他们用表情和手势谢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