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民的家距离北宽坪镇有12里的路程。虽然水泥路已经通到了他家的山脚下,但因为不会骑摩托车,每次购买日用品,老人都得步行前往。“我们在家里种些桔梗、板蓝根,农闲的时候把药挖了拿出去卖,换几个零钱。现在自己能拿来的时候就不给娃娃们要钱。”刘秋云告诉记者,老伴弟兄3个的房子都在这一片,现在都留给他们两个人看着,“等我们老得干不动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再去投奔儿子们吧。”
我们离开时,吴桂香送出很远。我们已经走远,山梁上那孤独的身影久久不肯离去。
说到今年春节孩子们都不能回来过年,何万民有些难过。“每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他们都回来过年,走的时候我们心里总是不美。”老人说,去年儿子们把他和老伴接到西安去过年,但今年他们还是想留在老屋里过春节。
看着何万民站在自家屋前的山梁上,这个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就像已经扎根土壤的老屋,倔强地在原地守候着山外归来的孩子。
太阳光下的期盼
“长财叔——长财叔……”“哎……”“我婶儿呢?”下午2点半,经过近10分钟的呼唤,隔着一道山梁,董兴华终于叫应了隐在山间采药的何长财老人。而此时,我们仍然是只听声,未见人。“哎,你在哪儿哩……”这是何长财在呼唤老伴何彩娥。这一段对话情景,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大约5分钟以后,一个小黑点终于在山顶出现了,渐渐接近我们的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何长财老人。
何长财的家距何万民家有一里地,而这已经是离他最近的邻居了。小茅屋、一片竹林、几只芦花鸡,打扫干净的庭院,竹席码放整齐的桔梗……站在何长财的家门前,让人犹如身在世外桃源之境,好像进入了诗歌里描写的神仙居所。但是董兴华的话却将记者拉回现实之中:“老人都70多岁了,两口子独自住在这儿,平时连个生人面都见不上,有个啥事都没人知道,叫人担心啊。”说话间,何长财背着手已经走到我们跟前。因为采药,老人的膝盖上沾满了泥土,深黄色的胶质手套也弄得不见本身的颜色。“老婆子没寻见,我没有带钥匙,还没法让你们进屋去坐啦。”何长财摸摸空空的口袋,满脸歉意,在院子里给我们找来几个木头墩子。
偌大的山岭上,只留下南岳民和吴桂香夫妇俩孤独的身影。
“平时12点上了山,到天黑才回来哩。”何长财告诉记者,山顶上那一间茅屋是他们夫妻两人以前的住所。20多年前,他们花了1600块钱买了山坡下别人的这3间土房,一直居住到现在。而山上快要坍塌的房子就成为他们平时上山种地采药遮风避雨的地方。从董兴华的口中,我们得知,何长财与何彩娥有一个独生女儿,十几岁便出去打工,而后远嫁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我女子今年已经48岁了,外孙子都快20了。路太远了,娃不太回来。2013年回来了一回,也没在屋里停,还是不习惯咱这儿的生活。”何长财说,3年前他和老伴去了趟山东,看望女儿,住了40天。“娃那儿也是农村,生活条件也不好。”老人说,隔几个月女儿会给他打一回电话,他也很想女儿,但是离得实在太远了,按他和老伴现在的身体,可能再也坐不了长途车到山东了。记者问老人孩子回来给带好吃的了吧,何长财摆了摆手,哽咽到:“娃路远,带不下啥,带不下啥。”眼泪在他眼眶里打转,让人不忍心再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