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岳民家的柜子上,摆满了各种药盒,南岳民告诉记者,这全是老伴的药。吴桂香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去年她脑出血,在商洛医院住了40多天,花了4万多块钱。感谢党的政策好,还给我们报了1万多块钱,减轻了近一半的负担。”说起医保报销,南岳民和吴桂香非常感激,“国家多帮我们一块钱我们就少出一块钱,人家一分钱不给咱报销,我们也都要自己出哩。”吴桂香弯着身子拄着拐杖,一边喘着气一边激动地说:“没有国家的好政策,肯定都没有我了。”
除了老伴的疾病,压在南岳民心头最大的一座山便是儿女的婚事。南岳民告诉记者,他们夫妇二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38岁,常年在西安打工;儿子南把槽曾在北宽坪镇上开过一家家电修理部,由于生意惨淡,现在在西安打工。“这两个过年时,有一年回来一个,有一年都不回来。我就希望,今年过年的时候他们都回来了,再给说说,赶紧把婚事定了,我跟他妈就放心了。”
如今,南岳民买一包盐也要抄小路,走到5里外去购买,因为人烟稀少,没有小贩愿意上山来。“我也想搬到生活方便的山下,但是山上还有地,我还得靠地收入。到了山下,咱没有技术,挣不来钱。”南岳民说。
已近黄昏,我们给两位老人拍了张合影,便匆匆告别。回头望去,南岳民和吴桂香一直将我们送到了山梁边。已经没有了阳光照耀的山间,互相搀扶的两个身影,融进一片暮色里。
编后语:在我市广大农村,尤其是比较偏僻落后的山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家乡那一片土地,那一片家园,便自然全部交给了他们的父母——那些已操劳了大半生的中国末代传统老农。这些老人,年龄从50到80岁不等。他们一般都承担着两项责任:既要种地,又要照顾孙辈的学习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最饱尝沧桑的一代人。这些留守老人,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与子女缺乏沟通交流,精神空虚,内心往往产生孤独感。给留守老人多一些关爱,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5年新年伊始,本报特别策划“走近留守老人”系列主题报道,从不同角度反映深山留守老人生活现状,以期引起全社会都来关注、关爱这一群体,让他们有尊严的、幸福的度过晚年。同时,呼吁留守老人的子女“常回家看看”。正如那首歌词写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