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战友比亲兄弟还亲。”刘汉章说。在一次战争中,他发现了两个伤员,一个是胳膊受伤,一个是腿部受伤,这两人是父子,都无法行动。刘汉章费了好大功夫,才把两人挪到了担架旁,在挪的过程中,差点被一颗子弹击中。“战场上都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人的。”他说。
刘汉章讲起了一次特别危险的经历。那是一次小规模的战役,两个机枪手都已负伤,他把机枪拿过来攻打敌人。大概是七八月份,大家都背着水壶,中间时,他打算喝一口水,正在低头的一瞬间,钢盔掉了,子弹刚好擦着头皮过来。不过当时他还没意识到严重性,喝完水之后,继续攻打敌人。只听班里的士兵对他喊:“班长,你都受伤了,怎么还打?”当时他一摸头,全是血。“打仗时根本不觉得什么,后来想想还是挺危险的,如果头稍微高一下,人整个就没了。”刘汉章说。
抗美援朝
那个年代,士兵一年四季都只有一身衣裳,棉裤也只是半截。夏天时把棉花掏出来背在身上,冬天时又把棉花放进去。“说是棉花,实际上又脏又重。”刘汉章回忆说。当时吃的也很单一,行军时在肩上背15斤干面,饿的时候就吃。偶尔吃些大蒜,喝点水,就算解毒了。“打仗时,最怕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怕没饭吃,只有等死。另一个就是怕枪里没子弹,后面补不上来,也是等死。”他说。
经历了几年的战斗,到了1949年6月下旬时,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集中3个兵团歼灭了胡宗南部主力于扶(风)眉(县)地区,就是历史上的扶眉战役。此次战役后,刘汉章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教育,被俘虏的原国民党士兵可以选择回家种田,也可选择加入人民解放军。当时,刘汉章已经意识到只有人民解放军才能改变国家,年轻的他也想出一份力,就自愿加入了解放军,被编入解放军60军180师539团,这个番号到现在他也记得非常清楚。
1950年6月份,朝鲜战争爆发。12月,刘汉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他跟随部队从成都出发,冒着严寒,千里行军,走到了广元,然后乘汽车到宝鸡。那时的宝鸡已经是大雪纷飞,冰冻三尺。部队休整了一个月后,乘火车到河北,在那里过了春节,更换了武器装备,把原来的步枪换成苏式装备。
1951年3月初,他跟随部队来到了辽宁省的安东市,在那里已经能听到爆炸声,听说那是美军在轰炸鸭绿江大桥。部队在那里停留了几天,上级给讲了入朝的注意事项,并作了战前准备后,他们就出发了,跨上了鸭绿江大桥。“那天天阴沉沉的,过桥时,我心里就在想,可能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一想起自己家中的父母,就格外心酸。”刘汉章说。
英勇作战
入朝后,虽已到春天,但仍是天寒地冻。“眼前特别凄凉,到处是烧焦了的村庄,被炸死、烧死的牲畜和人,还有逃难的朝鲜人,非常凄惨。”刘汉章说。
4月下旬时,五次战役打响。按照部署,刘汉章所在的180师属于预备队,跑步20公里赶到了汉城北部,在那里牵制美军。待到5月份时,他们渡过了北汉江,与美军王牌军1师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的武器十分先进,比我们强了百倍,可我们的战士非常英勇,在阵地上打得很凶,击退了美军一个连,还抓了一个美军军官,给将士增添了不少信心。”刘汉章说。
后来,由于我军运输工具缺少,粮食弹药接济不上,继续扩大攻势太难,第五次战役暂告结束了。然而,部队在转移伤员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美军围困了。刘汉章记得那天晚上,他们打算趁着夜色突围,却发现突围的口子也被美国人堵住了,他们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那时部队也已经断粮五六天了,战友们也已经饿得走不动了。后来,军队有个副司令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让大家把牲口杀掉,将重武器破坏,轻武器带在身上,寻找出路。等到第二天时,刘汉章和战友寻到了一个口子,准备冲出去,结果被美国人俘虏了。后来听说,与他一起被俘虏的有五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