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风雨沧桑洛惠渠

风雨沧桑洛惠渠

2015-07-31 09:07:5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现在看来,白老先生的发明,在当时确实解决了一些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但是没有地下水,天不降雨,靠天吃饭的日子苦呀。有句民谣“四十里梁塬黄柏川,有女不嫁苦梁塬”高度地概括了当时生活的艰难。40里梁塬,那时候下个雨让百姓比过年过节还高兴。
  四十里梁塬视水如金,庄稼年年欠收,然而塬下浩浩荡荡的洛河水却自西北向东南白白流去,梁塬百姓只能眼巴巴的望水兴叹,无可奈何,“洛州有水不浇田,流到河南浇竹园”。
  在岁月的煎熬中,梁塬人期盼着要是有一天,洛水上梁塬,旱地变水田那该多好呀!
  重大决策
  1957年,时任洛南县委书记的冯培智、县长张东看到梁塬群众所受的疾苦,深受痛触,决心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难题。他们穿草鞋、吃干馍,利用一周时间,走了几百里山路,摸清了基本情况。据当时在洛惠渠指挥部工作的张重让回忆,张东县长带领农林水牧各部门负责人在洛源镇察看地形时,时任农林水牧局长的樊孝廉用手作水准瞄了一下,惊人地发现所处的洛河上游地势竟然比梁塬还要高。张东县长立即让随行人员一路向东测量到永丰。回到县城后,他当即召开专题会议,并向县委书记冯培智汇报,最终拍板决定,引洛河之水上梁塬。
  工程实施难度大,没有资金怕实现不了,他们相互打气。县长张东带人骑着骡子,先后10多次赶赴省政府专题汇报,终于赢得省政府的支持,争取了500万元建设资金,请来了水利专家。根据测量结果,张东提出了从洛惠渠进水口开挖渠道,沿坡道平缓下行,修建一条自流饮水灌溉渠,实现引洛河之水上梁塬。“在当时技术落后、设备设施陈旧的情况下,要在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悬崖之上凿出一条通水渠,真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保安镇曾经参与勘测放线的王马虎老人说,当时勘测工作从进水口一路放下来,落差要保持在千分之一内,遇到悬崖,测量人员就在高处打下一只钢钎,将绳头绑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腰间,脚一蹬人一跃,从高处一节一节向下,进入测量点,做下标记,无论雨天晴天,从不间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勘测放线标图,才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历史的档案中已经找不到太多的资料来考证,我们无法还原那时候为了决策这个洛河之水上塬项目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决策过程,我们了解到那时全国正处于偿还苏联外债时期,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政府的财力举步维艰,群众缺吃少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举全县之力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水利项目,那该是需要怎样的胆魄和勇气呀。
  很多人看过红旗渠,洛惠渠比林县红旗渠还要早修建3年,据说,当年准备修建红旗渠时,林县的决策者还专门派人到洛南参观洛惠渠。参观红旗渠时,我们多次为当年修建红旗渠之艰苦,为修建红旗渠时激发出来的那种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所震撼,但内心更多想到的是修建红旗渠决策者,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义无反顾的修建红旗渠,内心的那种煎熬,精神的炼狱一定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那决策修建比红旗渠更早的洛惠渠,其胆魄和勇气更让人佩服。
  对于此事,当时好多人都持一种怀疑态度,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盲目蛮干,劳民伤财,上级部门个别领导也对洛南在悬崖上凿渠通水工程持反对意见,曾派人到保安进行调查。但无论外界的压力有多大,困难有多艰巨,冯培智和张东却不惧流言,不畏压力,凭着一股革命豪情和大无畏精神,决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决定倾全县之力兴修洛惠渠水利工程。
  在这里我们应记住这样一群人。
  张东(1923-1976) 又名锡贤、维东,丹凤县人。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5年(1946)元月由组织从陕北派回商洛做中共地下工作,任中共双槽区委员会书记。民国36年(1947)8月到西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任干事,后任楸树坪区区长、书记。1955年至1961年,任洛南县县长。张东任洛南县县长期间,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建成露天煤矿,对县城建设进行规划,修筑公路,发展商贸。1956年,张东带领技术人员,在梁塬地区的柴峪、白塬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抓水利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在柴峪社采取封沟打坝,修水平梯田和小塘库,蓄水保土,防洪抗旱;在白塬社发动群众挖涝池,蓄水抗旱,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带动了全县水利工作的开展。1957年,商洛专员公署召开县长会议部署兴修水库,张慨然接受任务,当年修起了商洛地区第一个水库--西湖水库。同年又在永丰葡萄岭周围挖鱼鳞坑,建起千亩核桃水保林,在白洛王村建起第一个小水电站。为了解决40里梁塬的缺水问题,张东带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勘测,提出修建洛惠渠的初步方案,后得到省上肯定。1958年,洛惠渠工程开工,张东亲任战斗团团长,与群众苦战一年多,1959年12月洛惠渠通水后,张又抓了渠系配套、土地平整工作。离任时,40里梁塬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万亩。

  • 相关阅读
  • 贫困孤儿学费有着落了

      本报讯 (高军军 严晓锋)山阳县板岩镇王家店村卢堂明夫妇上山采药坠崖身亡、3个孩子成孤儿的悲剧,被各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为这个破碎的家庭,送去希望的曙光。近日,家中的...

    时间:07-31
  • 烟农贴心人

      “采的叶子不敢暴晒”“你这要赶紧打花……”上山的路上,冯刚绳遇着地里的烟农不断地叮咛。在商州区板桥镇李家河村,从山下到山上,40多分钟的路程,他不断地指给我们看,哪块...

    时间:07-31
  • 丹凤有效保障残疾人生活

      本报讯 (樊利仁)丹凤县采取分类补贴、技能培训、社区康复、强化宣传等四项措施,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有效保障残疾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营造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丹凤县采取分类补贴的办法,...

    时间:07-31
  • 柞水打造“三农”服务平台

      本报讯 (朱恢军)柞水县积极组建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双向流通,为农民群众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方位服务,着力打造“三农”服务平台。   柞水县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已组...

    时间:07-31
  • 核心价值观融入商南城乡社区

      本报讯 (殷 玲 李治军)近日,在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事处捉马沟社区“文明一条街”,300多名社区群众聚集一堂,聆听一个个身边的感人事迹,不时报以热烈掌声。这是商南县举行的以“讲文明、展家风、传...

    时间:07-31
  • 丹凤县及早动手狠抓核桃脱皮污染治理

      商洛之窗讯(陈园 通讯员 杨林)有道是: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核桃成熟的时节即将到来。丹凤县及早动手,扎实开展核桃脱皮专项治理,严防核桃脱皮作业污染河流水质,确保“一江清水...

    时间:07-30
  • 镇安为企业流动人口免费上门健康体检

      商洛之窗讯(梁亚妮)为提高企业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7月29日,镇安县计生局组织县计生站、县流管站到午峪工业园区开展流动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和生殖健康知识培训活动,受到来自富兴实业、腾飞纯净水等企业102名流...

    时间:07-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