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两栖农民

两栖农民

2015-08-18 09:03:34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十年间,从最初的每天50块工钱,到现在的每天130元甚至150元,杨传金还是很满足的。儿子杨龙、女儿杨月先后考上大学,如今,都已经毕业并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让他觉得自己所有的苦累和汗水都是值得的。“孩子们现在能自立赚钱了,但我还要继续在城里打工挣钱。一方面是这些年这种两头跑的紧张日子习惯了,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攒钱准备搬迁,老家山上的住户基本上都搬到了川道的移民安置小区里。”杨传金说,7月份,他刚刚回了一次老家,就是镇上移民搬迁申请登记,他回去填表报名了。
  三伏酷暑,炎热难耐,但是杨传金和工友们弯着腰默默地搬砖、垒砌,不时地拉过肩头的毛巾,抹去脸上淌下的汗水。中午时候,工地上开饭了,他拿着大瓷碗,蹲在地上,一边吃一边和工友说笑,激动之处,咧着嘴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
  辛苦并快乐着
  王良,1977年人,家住丹凤县铁峪铺镇油房村,妻子王丹霞,也是当地人,他们有两个女儿,房屋前后有樱桃树,平地里有庄稼,山坡上栽植着山茱萸,一家四口过着平静而温馨的生活。他们进城的想法源于孩子上学的问题。2012年夏天,一场大雨冲塌了油房村小学的一垛院墙,学校的安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担心。秋季开学,村小学被撤了,孩子上学问题面临选择,要么下到桃花铺小学,要么去县城,两边距离差不多。王良想,孩子以后总是要去城里读书的,还不如让早一点去适应。
  在城里一个旧式院落的二楼上租了两间房子,他们开始了一种别样的生活。王丹霞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做饭、洗衣,全力照顾两个孩子,王良经常往返于县城和老家之间,干了地里的活儿,再从老家带些蔬菜和粮食到县城。到了周末,王良就骑摩托带着妻子和孩子回老家住上两天,周日下午再返回县城。到了寒暑假,他们则大多时间呆在老家。“村子里清静,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里才感觉更踏实。”除此之外,那份浓浓的亲情乡情也一直在他们的心头萦绕。王良说,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都在老家,他们得常回去看看。还有左邻右舍,都是共处多年的乡亲,竹连着竹,水接着水,习惯了在一起的日子。“地里干完活儿,聚在门前院里,聊天唠嗑,感觉特别好。”
  城里开销较大,加之两个孩子上学,经济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王良除了把家里的几亩地打理好,也在动脑筋想办法挣钱。前年,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入乡走村代收粮食、药材、杂果,然后交给城里的收购商,让村里的群众少跑路,他也能挣个辛苦钱。到了冬季,地里没啥活儿了,三轮车也放在棚子里了,王良就会去找朋友,联系找活儿干。
  去年暑假,孩子们放假了,回到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王良和妻子忙完地里的农活儿,不愿闲着,就和村上务工队一起去韩城采摘花椒。“虽然很热很辛苦,但能在一起,而且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王良笑着说,当初村里一起到城里陪孩子读书的家庭,有很多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新家。王良说,他们还年轻,只要勤劳肯吃苦,就会有收获,相信有一天,他们也会在城里稳定扎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像杨波、韩勇智、王良这样的“两栖农民”有数万人,他们生活在城里,根仍在农村,户口仍然在农村,享受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和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需要的劳动力增多,“两栖农民”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他们在有效拓宽致富渠道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力军。

  • 相关阅读
  • 花园式移民小区

    文/图 记者 左 京走在美丽的王山底村移民小区街道上,感受田园诗般的享受。  夏日里沿着清凉的河道,缓缓进入商州区沙河子镇的明星村庄王山底村,一排排白瓷装饰的新房戴着俏皮的“红帽子”,与对面河畔...

    时间:08-18
  • 上山采药

    文/图 记者 王 涛打山货每天能卖百十元钱,成了炎炎夏季袁汉友最开心的事情。在山林里辛苦了一天,扛着沉甸甸的山货,脸上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商洛之地多峻...

    时间:08-18
  • 商洛市市境内发现麻核桃资源

    文/图 王根宪 茹远明麻核桃母树母树周边核桃楸结果情况  近日,我们根据有关线索,赴山阳县高坝店镇寺沟村对核桃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山阳县鹘岭西段北坡的密林中发现了两株麻核桃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市无麻核桃记载...

    时间:08-18
  • 战地勤务兵

    文/图 记者 左 京牛付得老人回忆往昔的战争岁月牛付得和他的继孙子韦正水一家  老兵牛付得今年92岁了,刀刻的皱纹布满了他的脸庞,眼睛几乎全部失明。不知过往的岁月在他身上压了多少重担,牛付得老人的背已经驼得...

    时间:08-18
  • 过风楼镇成立“理事会”治理“脏乱差”

      本报讯 (董明华 邓 凯)近年来,商南县过风楼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积极探索实施“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脏、乱、差”现象,形...

    时间:08-18
  • 中山村的喜乐事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吴履山   架电修桥、整村路、解决贫困孩子上学……,近日,提起柞水县杏坪中山村的变化,村支书侯忠孝掰着指头细数着村里的喜乐事。   “我们中山村是一个三沟两凹四...

    时间:08-18
  • 柞水为“两参人员”补缴养老保险

      本报讯 (宋 涛 党营章)“真是好政策啊!我很快就可以领到‘保命钱’了……晚年的生活算是有保障了……”,位于石镇街道的柞水县政务大厅内,退伍老兵王老伯抑制不住...

    时间:08-18
  • 社会各界看望慰问党敬卫遗属

      本报讯 (记者 吉文艳 王 倩 肖 云)8月14日,陕西省客家联谊会、商洛市侨联、市侨商会及商州区侨联来到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向见义勇为英雄党敬卫的家人送去三万多元爱心捐款,落水儿童父母也前往恩人的家乡,...

    时间:08-18
  • 洛南创新移民搬迁新机制

      ——洛南县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移民篇   2011年以来,陕西省大规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在十年时间内搬迁240万贫困群众。按照规划,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商...

    时间:08-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