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在棣花古镇感受文化年味

在棣花古镇感受文化年味

2017-01-19 09:45:14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在这里,可观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花卉植物博览园“西部花都”,体验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带上的边塞风情“宋金边城”,欣赏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荷塘月色”,探寻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的原形地清风老街,参观被称为当代文化人的朝圣地和灵感激发地的平凹艺苑。这是一个撒落了一地诗词散文、在历史长河里熠熠闪光的文化名镇,又是一个宋金在此鏖战、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中原突围转战的厚重的历史之镇。如今,这里千亩荷塘碧叶遮天,西部花都竞相争艳,宋金边城风光再现,清风街上书香扑面,更是一个让人倍加留恋的地方。

  棣花老街展现的浓浓年味

  春节对于不同人而言,有不同的意义。它是记忆中期待已久的新衣服,是握在手里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是一桌飘香的饭菜,更是一家人团圆的浓浓亲情。再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生活的棣花人怎样描述着对年的期盼:“你看现在我们这里发展的多好,啥都不愁,就等着娃们回来,一家人吃吃喝喝,又说又笑。”

  农历腊月十九(1月16日),正逢棣花集,一行人穿梭在热闹的集市上,放眼望去,长长的街道上挤满了赶集的人。菜摊、肉摊、水果摊、杂货摊、电器铺子、超市等各种商家前没有一点可以站立的空隙,更不用说灯笼和春联这些带有浓浓年味的物品十分热销。“年就是越麻烦越好,买鸡、鱼、牛肉、猪肉……啥都要买。”这是73岁的魏雄娃对于年的理解。“过去的人都可怜,过春节吃上一碗米饭就萝卜,已经是很享福的了,家家户户什么都不缺,想买啥买啥,大家都想着越丰富越好。”魏雄娃说。

  在一个简易的红色帐篷下,一个中年理发师正在给一个老人理发,旁边坐着五六个等候的老人,其中一个就是魏雄娃。一说起过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理发是年前准备的一件大事,老一辈人就有讲究,正月不出不理发,大家都是挤着年前来把发一理。”“我们这里还有添碗的习俗,每年过年添些碗,数量必须是双数,希只鸡,望来年添福添寿。一会我就要去买呀。”老人笑着说道。“过年还有社火表演,我们这里的社火特别好看,到时你也来一起看。”热情的大爷邀请着外地来的客人。向前走着,发现一大堆人围成了一个圈,我们带着好奇心看了一会,才知道大家都是等着买鸡。“现在过年每家至少买两只鸡,这个人是陈家沟的,鸡都是他散养的,好得很。”热心群众解答着记者的疑问。卖鸡的人叫陈榜劳,是棣花镇陈家沟人,附近群众都知道鸡是他在山上放养的,所以争先恐后购买。“我这鸡就不愁卖,就年前这段时间,都卖了上万元了。”陈榜劳乐呵呵地说。陈榜劳今年55岁,有3个女儿,老大老二嫁到了西安,老三也在西安打工,他的妻子在西安给大女儿看娃,除了每年10月份做网购的女儿十分忙碌时,他去帮忙一段时间,基本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承包了山上的一片地养鸡,政府政策好,把农民的地高价租回去,承包时又低价租给农民。”陈榜劳说。他的妻子和小女儿前几天刚回家,小女儿很长时间没回来了,看到家乡的变化甚是惊喜,漫山遍野的葡萄树,附近还有樱桃园和核桃园,绕山的自行车道、亭子、葡萄酒庄等都让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女儿前几天还告诉我,她给西安的同事说她是棣花人,大家都称赞呢,说棣,一花是个好地方,他们都要来玩。”陈榜劳骄傲地说着。陈榜劳还低声告诉记者,一会准备去换些新钱,过年给外孙发压岁钱,3个娃,每人500元。“十几年前还是5元10元呢,你看现在生活多好。”他说。

  李昱澎是土生土长的棣花人,如今在棣花镇政府上班,对于春节他也有自己的感触。“小时候过春节,不像现在村里有路灯,一到除夕晚上,小孩子都会提着家长用纸糊的灯笼在村子里转,村庄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红光,特别漂亮。”李昱澎说,“初一吃饺子时,父母总会包些分分钱,谁吃到了就说明谁有福气。”今年30出头的他,仍对春节有着浓浓的期盼,“那些小时候的玩伴,现在都在外地生活,他们的孩子也都跟着父母在外面,过年时,大家都会回来,很多人聚在一起,非常热闹。”对于李昱澎而言,春节就是一份和亲人、朋友团聚的浓浓的喜悦。

  • 相关阅读
  • 全面从严治党 山阳筑牢追赶超越堡垒

      记者 张英 通讯员 徐世旺  过去的一年,是山阳县党建工作可圈可点的一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党员素养不断提升;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帮扶胜利可期;旗帜鲜明正风肃纪,干部作风持续改进&hellip...

    时间:01-19
  • 倾力打造“三强两好”美丽幸福新山阳

      记者 王剑 通讯员 徐世旺  1月7日,在山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县长袁良善掷地有声“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时间:01-19
  • 五年砥砺奋进 山阳社会经济加速崛起

      记者 张英 通讯员 徐世旺  截至2016年底,山阳县生产总值达到117.7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8%,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825元、8965元...

    时间:01-19
  • 丹凤年猪节祈盼来年风调雨顺

      本报讯(记者 谢非 通讯员 淡永鸿)1月14日,首届“宝猪祈福、金鸡纳祥”为主题的大秦岭年猪祈福节在丹凤县陕西未来农牧开发公司基地举行,本次活动由华商网乡村游采风团与陕西文化促进会共同组织。现场...

    时间:01-19
  • 商南县为贫困户送春联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叶竹虎)1月11日,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的村部广场上,人头攒动,一派热闹。商南县文联、县书协在这里开展助力脱贫攻坚送福送春联活动,还现场向贫困户赠送了《金丝峡》杂志。 ...

    时间:01-19
  • 在细微处彰显为民务实情怀

      王丹辉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上下同欲者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对全面深化改革、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干群关系寄予深切厚望。时下,在政府日常工作和群众日常生活中,有一...

    时间:01-19
  • 五里桥社区有了便民服务中心

      本报讯(通讯员 蔡铭 韩虎)为着力改善社区办公环境,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经近一年努力,山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五里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于近日正式建成投用。从此,借用学校或租住民房为居民群众代办服务成为历史。 ...

    时间:01-19
  • 柞水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本报讯(曹勇)2017年,柞水县以改善民生为宗旨,通过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社保水平,促进创业就业为抓手,不断健全保障体系,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该县围绕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

    时间:01-19
  • 坚强少年

      记者 李亮  廖里成在家时,经常用炉子取暖,他烧炉子的动作非常熟练。  蜿蜒曲折的山路像走不到尽头,刚翻过一个岭,面前又是一座山,道路像是年幼小孩子画的画一样无规则地铺在山间。冬季的山峦写满了萧瑟,...

    时间:01-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