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镇安县

脱贫巨变谱写木王振兴新篇章

2022-11-2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通讯员 白 婷

  木王集镇全景

  木王镇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

  米粮寺村黄颡鱼养殖场

  木王镇瑞泰恒丰香菇厂农户正在分拣香菇

  木王镇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近年来,镇安县木王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始终聚焦脱贫攻坚、城镇发展、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镇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领航强基固本,让发展质色更亮。木王镇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培训53期,完成培训3000多人次。落实“支部分三型、组织建三线、党员领三事”制度,创建示范引领型党支部2个、标准规范型党支部5个,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片区220个、产业党小组35个、党员中心户120个,培育乡村“智囊团”20多人、“领军人”8人、创业“副书记”5人、“土专家”“田秀才”50多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才聚智。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让发展底色更足。木王镇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问题,切实增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脱贫程序及标准,紧盯脱贫摘帽的目标,积极对接政策扶持、持续整合各方力量、用活用足各方扶持资金,累计脱贫1499户4250人,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30%下降到1.51%。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让发展成色更优。近年来,木王镇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实施了集镇环线建设项目、通村路拓宽改造项目、通组路入户路硬化项目,完成通组路硬化80多公里、入户路35公里,16条通村路拓宽改造至4米以上,解决了集镇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深入实施易地搬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民居改造,落实帮扶“三五”机制。全镇共计505户1437人搬进新居,建成安置点“五小”项目10个,配套建设扶贫工厂2个,吸纳搬迁群众100多人,年人均增收1200元,真正实现了“搬得进、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实施民居改造625户,改圈560户,实施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的“四化”工程25个,建设便民桥4座、小广场3个、移动信号塔2座,累计投入各类人居环境整治资金800多万元,修缮饮水管网27.2公里,建设便民桥14座,亮化道路11公里,绿化集镇、广场23处6.5亩,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6座、垃圾处理厂3处,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78座,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产业发展助力增收,让发展本色更浓。木王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魔芋、中药材两大特色产业,壮大果、菌、烟、畜四大传统产业,建基地、壮规模、提品质,全镇年均种植魔芋1万亩,天麻、猪苓等中药材1万亩,板栗、核桃等林果业3.4万亩,食用菌160万袋,桑园、茶园3000多亩,生态农林产业覆盖面80%以上,农民人均生态产业增收8000元。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初加工逐渐向精深加工转型,做大做强“米粮寺黄颡鱼”“木王腊肉”“桂林苦荞”等特色高山农产品品牌。建设3个大型中药材育苗基地,流转土地1000多亩,带领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近4000亩;建设米粮寺村年产5000吨黄颡鱼养殖、红仁核桃建园220亩项目,为产业振兴赋能增效。

  民生事业节节攀升,让发展暖色更实。木王镇牢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民生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100%,严格落实普通门诊、慢特病、特效药、转外就医等报销政策,落实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慢病签约等服务政策,8个村均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医疗救助、农村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专项行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化境木王康养圣地,让发展绿色更鲜。依托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十里杜鹃花带”“天然氧吧”“龙潭瀑布”等特色自然景观,木王镇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绿色康养旅游产业,建设特色观光农业园区150多亩,建设文家庙烈士陵园、桂林村邱家坪中原军区和谈代表纪念馆两个红色教育基地,修建特色民宿10家,打造农家乐产业群35家,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年收入600万元,带动120户农户直接增收,辐射带动1500多户农户参与务工、经营、农产品销售,持续打造商洛休闲康养圣地。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木王镇将以充满斗志的精神面貌,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木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相关阅读
  • 镇安县5.6万亩富硒魔芋喜获丰收

      本报讯 (通讯员 陈绪荣)“今年天旱,别的农作物都不同程度受旱,我们朝阳村海拔高,种的富硒魔芋产量基本稳定,家家收入都能过万元。”近日,正是魔芋秋冬收挖管护的关键时期,在镇安县木王镇朝阳村的...

    时间:12-02
  • 红光村的变迁路

      本报通讯员 柯贤喜 辛恒卫  观察时代之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角。解析时代之变,可以透过一个乡村的变迁看时代的发展。  近日,笔者穿山越岭,来到地处镇安县北阳山深处海拔1200多米的茅坪回族镇红光村,在...

    时间:12-02
  • 镇安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

      本报讯 (通讯员 陈风军 朱小双)今年以来,镇安县聚焦全市“一都四区”和“双对标、双50”战略目标,全力打造“一厅四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前三季度生产总值达到76....

    时间:11-30
  • 西川村 一川山水靓四季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张水生 王 磊  西川村油菜花开(资料图)  水稻秧田(资料图)  近年来,镇安县月河镇西川村以“孝义西川、宜居西川”为目标,立足自然禀赋优势,把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

    时间:11-29
  • 镇安城区建成5套自动气象站

      本报讯 (通讯员 蔡江萍)近日,镇安县新城社区城市安全保障自动气象站建成。自此,城区5套自动气象站全部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全县应对暴雨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

    时间:11-28
  • 岩湾社区入选省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本报讯 (通讯员 郭 磊 杨丽华)近日,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社区入选陕西省“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名单,该社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岩湾社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该社区...

    时间:11-28
  • 从“三无”到“三有”的蜕变

      ——镇安县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魏 华  在镇安县城,由于地域、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像阳光雅居这样“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ldq...

    时间:11-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