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镇安县

达仁镇 “两片绿叶”托起群众致富梦

2024-09-05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暑期在茶园开展实践活动

  百亩桑园郁郁葱葱

  初秋的镇安县达仁镇,茶园里一片葱茏,茶树整齐排列,宛如绿色的波浪,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幽茶香。桑园亦是生机勃勃,桑叶肥嫩、绿得深沉,百亩桑园里村民精心养护桑树、采摘桑叶。近年来,达仁镇围绕资源优势,不断培强茶叶、桑叶“两片绿叶”特色产业,通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主体培育、产品品牌创建等重点工程,让茶、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象园村以王莽山下为中心,分布在五坡三沟二川之中,地理条件并不优越。村上的茶产业能有现在的规模,离不开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象园村党支部书记刘道俭看着山坡长势喜人的茶树,向记者介绍起村上茶产业的发展之路,“象园村整体发展由党支部制定产业发展思路,统一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的思想;党员干部联组包户,引导群众发展茶叶产业并做好全程指导;群众落实发展规划,精心科管,扎实苦干,才做到了现在的规模。”

  据刘道俭介绍,目前象园村已有茶园1.7万亩,茶叶种植户328户,户均茶园51.8亩,有茶叶公司3个、茶叶加工厂11个、茶叶合作社23个,年产茶叶80多吨,产值320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9.8万多元,茶产业已然成为象园村农户增收致富支柱产业。“象园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象园村获“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达仁镇种茶历史久远,自清朝早期刘氏家族从安徽迁播第一棵茶树起,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其中发展最为突出的便是象园村。”达仁镇党委书记马泽博说,截至目前,达仁镇已发展茶园7.1万亩,年产干茶280吨,产值超1.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全镇覆盖面最广、带动力最强、受益面最大的富民产业,下一步,达仁镇将在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市场管理、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象园茶品牌形象等措施,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收益,奋力实现“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目标。

  紧跟茶叶这片“绿叶”产业发展的,还有桑叶。

  走进达仁镇春光村养蚕大户徐纯锋的家,他正忙着收拾自家的养蚕基地。徐纯锋憨厚地招呼记者一行坐下,将自己的致富故事娓娓道来。

  “我今年46岁了,全家5口人。几十年来,我一直勤勤恳恳,辛劳创业,但屡遭失败,没想到‘一片桑叶’让我的梦想成真了。”徐纯锋说,20多岁时他就带着妻儿外出打工赚钱,去过山西、四川、河南等地,下过煤窑、当过车夫、做过建筑小工,尝尽了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辛酸苦辣,但下苦力仅仅是勉强糊口。岁月流逝,年龄增长,在外漂泊的他多了对父母的牵挂,回家发展的心越来越强烈。2006年,他回到家乡贷款建起猪舍开始养猪,由于缺乏养殖经验惨遭失败。后来他又转行养了3000多只鸡,鸡养成了却苦于没有销售渠道卖不出去。两次创业失败使他欠了银行80多万元。

  转机发生在2016年,当时扶贫工作团和镇干部了解到徐纯锋的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了见效快的新产业项目——栽桑养蚕,并安排技术专家精心指导。当年春季,镇上提供桑苗4万多株,帮助他流转土地80亩建成密植桑园,并扶持其建设400平方米的养蚕室。夏季徐纯锋开始尝试养蚕,成功收入6000多元,他趁热打铁秋季养蚕20张,收入2万元。多年来创业,第一次有了纯收入,徐纯锋心里也有了劲头和希望,他决定加大规模,再流转桑园120亩,养蚕室也增加到4栋3000多平方米,年养蚕量最高达到160张,收入30多万元,纯收入16万元。

  自己发展产业的同时,徐纯锋还带领左右邻舍一起发展蚕桑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供应蚕药蚕具。在他的带动下,村上有11户年平均养蚕10张以上、收入超2万元,有8户没有养蚕条件的村民在徐纯锋的基地务工,年收入都在万元左右。

  一业兴,百业旺。栽桑养蚕打下了经济基础之后,徐纯锋又买了种羊,用养蚕剩余桑叶养羊,提高桑叶利用率,滚动发展到现在存栏200多头,产值达到40多万元;又以蚕桑为主体开发蚕桑宴,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山上养羊、山下养蚕,家有产业,不用再出门,在家就有稳定收入,还供女儿上了大学,徐纯锋真正过上了幸福美满、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

  徐纯锋的发家致富是达仁镇桑蚕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达仁镇为助推桑蚕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优化整合桑蚕资源,引进桑蚕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设备,进一步延伸和拓宽桑蚕产业链条,不断推动桑蚕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达仁镇已发展桑园1.35万亩,百亩连片桑园10处,今年预计养蚕3800张,桑蚕产业规模化效应逐渐凸显。

  达仁镇因地制宜壮大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茶、桑这“两片绿叶”在达仁镇的大地上不断开出财富“金花”,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变为了“金山银山”。

  • 相关阅读
  • 绿藤上结出“金串串”

      本报讯 (记者 张 矛)近期,镇安县高峰镇营胜村的五味子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期,山林、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五味子藤蔓郁郁葱葱,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红色宝石”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据了解,营胜村...

    时间:09-05
  • 西康高铁镇安西站站房开工建设

      本报讯 (记者 谢 非)9月4日,记者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康高铁镇安西站站房日前启动施工,标志着西康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镇安西站共设2台4线,...

    时间:09-05
  • 图片新闻

      近年来,镇安县以“来安去安,小城镇安”为品牌,围绕“22℃商洛”主题打造特色县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尤其是西康高铁镇安西站的建设,将对县城改善客货运输服务水...

    时间:09-05
  • 西康高铁镇安西站站房开工建设

      本报讯 (记者 谢 非)9月4日,记者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康高铁镇安西站站房日前启动施工,标志着西康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镇安西站共设2台...

    时间:09-05
  • 镇安首辆无人智能物流配送车“上岗”

      本报讯 (通讯员 王佳姝钰)9月4日,在中通快递镇安分公司分拣中心,只见快递员将快递包裹装进无人智能物流配送车车厢,随后输入运行指令,无人车便按照系统预设线路自动上路行驶,并将邮件投送到指定快递自提点...

    时间:09-05
  • 镇安 丰富文化供给 提升县域软实力

    志愿者尹晨(左)给游客介绍非遗作品   近年来,镇安县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镇安的整体软实力...

    时间:09-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