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泽平
立夏时节,秦岭南麓,塔云山脚下,清澈的旬河蜿蜒流淌,岸边的镇安县柴坪镇柴坪村一组的大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6万株蜜露、齐早等16个早熟品种樱桃苗木绿意葱茏,不少已开始挂果。
“园区采用国际领先的立柱型树体结构、智能防雨棚、水肥一体化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形成现代农业的‘智慧中枢’,通过物联网环境监测、精准滴灌调控和有机栽培体系,实现节本增效、早产增收。”项目负责人郑正平介绍,大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两年来投资已超过1000万元,后期还将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土壤墒情,每株樱桃的营养配比都经过AI算法优化,让樱桃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每公斤售价可突破120元。
柴坪镇大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镇安县“迎老乡·话发展”重点签约项目,在建设中得到政策全方位护航,县政府创新“五个一”服务机制,落实用地指标170亩,协调专项贷款500万元。园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人,带动80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村民张小海将土地流转给园区,成了一名新品种大樱桃科管员。他高兴地说:“现在既拿土地流转金,又有务工工资,还能学技术当‘樱桃管家’,日子就像这果园里红彤彤的大樱桃,越来越好过呀!”
依托塔云山4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柴坪镇正布局三产融合的“樱桃+”战略:向上游延伸组培育苗基地,向下游拓展冷链物流和樱桃深加工,横向联合周边村镇打造万亩樱桃产业带,尝试创建“春赏花、夏采果、秋研学、冬养生”的全季运营模式。今年试运营期间,就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50%。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接待能力达2万人次,将形成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畅想两年后一颗颗红樱桃挂满枝头,柴坪镇镇长徐鹏信心百倍地说:“我们计划三年内建成陕南最大的大樱桃集散地,让‘镇安樱桃’区域品牌价值突破亿元。”
随着西康高铁开通在即,旬阳桐木高铁车站距柴坪镇仅十几公里。这个藏在秦岭深处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正蓄势成为西安都市圈的“果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