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毛浓林 谢云涛)“真没想到,县里这么重视我们退役军人,不仅解决了编制问题,还根据我的特长安排了合适岗位!”近日,已顺利在镇安县自然资源局下属某单位工作的张某感慨道。他的安心,源于镇安县近年来用心用情用力推行的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三个三”工作法。镇安县以“三坚持”破难题、实现遗留问题“清零”,以“三公开”促安置、树立贡献优先“导向”,以“三服务”助创业、铺就创业就业“环境”,破解了安置历史积弊,开辟了就业创业新路,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武之地的人”。
镇安县直面难题,以“三坚持”原则推进工作:坚持原则底线,严格以《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准绳,明确“依法依规”“时间界限”(以1998年为界分类处置)、“大稳定小调整”(优先保障编制并兼顾岗位稳定)三项核心原则,确保决策于法有据、科学合理;坚持精准施策,相关部门开展拉网式摸底,为每位需要安置的退役军人建立详细档案,通过“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方案,许多个案得到精准化解;坚持多元协同,镇安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县委编办、人社、财政、民政、教育、信访、退役军人事务等关键部门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通过“三坚持”破难题,镇安县累计统筹126个事业编制,在全市率先实现符合政策安置退役军人编制问题“清零”,126名退役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发放待岗期生活补助240万元。
镇安县用“三公开”打造阳光安置模式:公开量化评分,让贡献“说话”。县里制定科学的量化评分细则,对服役年限、立功受奖、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经历等7大类要素进行严格核验、精准赋分。过程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评分结果经本人确认并公示;公开岗位计划,让选择“透明”。每年安置季前,县里提前研判,制定安置方案,报请县委编委会审定岗位计划。通过公告、微信群、“一对一”电话等渠道,将单位、岗位、编制性质等信息精准推送给待安置士兵;公开选岗定岗,让过程“阳光”。选岗工作中退役士兵本人现场自主选择岗位、当场签字确认。全程透明,实现“岗位、评分、名次、选择、结果”五公开。自2019年“三公开”机制实施以来,镇安县已完成52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看着比自己兵龄长、立功多的战友先选到了合适的岗位,我们心服口服,这也激励我们在部队要好好干!”一名等待安置的士官表示。
镇安县通过“三服务”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强化政策服务,通过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微信群、官网等阵地,及时精准推送政策资讯和招聘信息,开展“送政策、送岗位”下乡入户活动。2019年以来,累计推送招聘信息超3万条,举办专场招聘会10余场,提供岗位1.5万余个。强化培训服务,围绕市场需求和退役军人特点,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合作开展汽车驾驶、无人机操作等项目,累计培训250余人次。落实学历提升政策,支持220余名退役军人通过高职扩招等渠道提升学历。目前,已有5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强化扶持服务,创新推出“创业E贷”“兵支书贷”等专属金融产品,累计为60余名有意创业的退役军人发放贷款超2800万元。落实税收减免、场地租赁补贴等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费80余万元。成功培育了周小军、吴常宝等一批先进典型。
镇安县探索出的以“三坚持”破难题、“三公开”促安置、“三服务”助创业为核心的工作法,有效解决了退役军人安置就业的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新样本。“镇安经验”已被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肯定并推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